《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05070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罗昭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长城教学设计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 罗昭旭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第一篇课文。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华夏儿女的骄傲,不但表现出了它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第一课时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感知长城气魄雄伟和高大坚固的特点,养成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习惯。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再由长城遭到的破坏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从而教育学生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

2、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3、通过分层次的读课文,说感受,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部分条款,激发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感受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养成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习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展示质疑法 点拨法 素材收集法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mp3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

3、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词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学习观察方法,感知长城气魄雄伟和高大坚固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音乐长城长师:同学们欣赏了这首歌曲,能说说它在赞美、歌颂什么吗?有没有去过长城?请谈谈你想象中对长城的印象。(学生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长城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的长城吧!(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初识长城1、交流阅读感受:通过自读课文,长城留给

4、了你怎样的印象?(学生反馈)2、文中有哪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请画出来。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文生词并录入学生画出的词语,师生共同学习理解: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垛子 瞭望口 屯兵 堡垒 气魄 三、再读课文,感知长城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感悟长城的特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长城远景),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画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景物分清主次,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的方法)2 、出示第二幅图(长城近景),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

5、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3 、根据观察到的两幅景物图,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1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了你很深的感悟。(学生展示发言)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教师点拨)(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教师点拨:语句抓住了“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突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教师点拨:句子突出了长城巧妙的

6、设计及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五 、情境体验,欣赏长城 播放长城多媒体演示课件,师生共同游览、欣赏长城。教师小结:作为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是一点皮毛,为了加强对它的了解,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六、作业安排1、朗读课文三遍,选择文中三个生词造句。2、收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诗歌、图片等,下节课用作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激发自主

7、保护文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披文入情,感悟长城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围绕“站、踏、扶、自然”等词语分析作者的心情。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2 、默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难?(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 、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4 、小

8、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二、抒发激情,赞美长城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2 、联系生活实际,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三、法律渗透,护佑长城长城是我们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但是它却遭受到了无情的破坏。1、多媒体出示一组破坏长城的图片,问:看到长城受到这样的损坏你们是什么心情?教师点拨:万里长城遭到如此的破坏。我们痛心啊!这是在践踏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我们要想办法来保护我们的

9、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古长城。因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它们。(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学生齐读)2、多媒体出示一组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图片,讨论:这些行为对不对?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教师点拨:通过法律来保护文物;通过法律来制止、制裁破坏文物的行为,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手段。多媒

10、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小结:每个公民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不管什么人,如果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读出自豪感、读出由衷的赞叹。四,作业安排1、搜集有关长城的诗歌,背诵35首。2、考察一下家乡有那些有名的文物古迹,保护得怎么样?想想你有怎样的保护办法。板书设计: 远看 像条长龙 蜿蜒盘旋 长城 伟大的奇迹 近看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