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04425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质燃料颗粒可行性项目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3 一、项目概述“ 3 一、投资单位概况3 二、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3 四、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4 五、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5 _L研究结论- 6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7 一、项目建设背景一7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7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8 四、公司的现状于未来9第三章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12 一、项目概况 一12 一、行业及市场 12 二、生产经营 一13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14 、建设任务- l4 一、项目规划和布局一14 二、生产技术方案一15 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15 五、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15六、节能减排措施16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17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18 一、环境影响18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8三评价与审批.19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管理20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20 一、经营管理模式20 三、经营管理措施21 四、技术培训一 21 五、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22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4 一、投资估算依据24 一、投资估算 24 三、资金来源 24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24第八章财务评价 25 一、财务评价依据25 一、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26 三、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26 四、财务效益分析26第九章结论 27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聊城高唐市 建设规模:规划占地面积150

3、亩,总建筑面积约100000平方米。 建设内容: 1、总建筑面积50000rr12 其中:一期,建筑面积达到15000 1112,标准化生产车间两栋,化验室、仓库、办公楼、中转车间合计7000 mz; 2、科研开发用仪器等辅助设施及设备; 3、辅助工程; 4、围墙、大门、道路及绿化建设。 项目投资: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燃料加工点的基础建设(包括地磅、厂房、围墙、变压器、消防水池等方面),加工点设备的购买(成型设备、粉碎机、旋切机等),运输车辆、收集点的建设、机械手、叉车等收集设备,一期总投入5000万元 项目建设:建设年产18万吨生物质秸秆炭燃料加工点,计划2015年8月开工建设,到20

4、15年1 1月建成投产。 建设期:3个月。 :、投资单位概况 本项目是由*生物质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计划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投资兴建“秸秆燃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 三、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午,节录)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 105号) 4、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税务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发 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财建)2006 702号) 5、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 2

5、517号) 四、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1、编制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升值为关键,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全国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提高秸秆利用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编制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 (2)要做到定位准、起点高。定位于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和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高起点建设规划,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项目的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本项目建设不仅要根植于项目建设所在地,更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找准本企业生物质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中的位置,以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4)项目的建设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特点。项目的建设规划要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决策,考虑到在WTO框架下国内国际新能源科技产品生产及泺加工的新格局,并具备服务等多种功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形成生产、销售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机制,推动本地区产业化进程。 (5)项目的建设规划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决策,避免贪大求快。项 目采取一次性规划到位,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励精 图治

7、,艰苦创业,力争在2015年11月完成全部软、硬件设施,投入运营使用。 (6)坚持优先整合现有资源的原则。充分依托现有的技术力量、生产装备、 公用工程和生活福利设施,节省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形成功能提升、完 善配套,管理高效的新能源科技产品生产及研发基地。 (7)合理确定工程系统方案,在工程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中尽量考虑工程的系统效益。 (8)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保障项目安全和满足项目进度的需求为宗旨,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建设。 (9)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做到安全、卫生、消防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

8、法规和地方的环保有关规定,对“三废”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 公司秉承“引领生物质能源产业,打造绿色燃料生产基地”的理念,以“不断摸索前进,持续创新发展”的企业经营方针,开拓市场。以产量和质量得到市场的认同。为配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愿与一切爱好环保的朋友结为伙伴,来共同实践绿色低碳生活,以完善的服务得到合作客户的认可。 五、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 1、编制范围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科技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结合项目所处的地理、气候、交通、科技等具体情况,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编制主要

9、范围如下: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市场分析 (3)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4)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 (5)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投资估算与赘金筹措 (7)财务效益分析 (8)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设 2、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将本地配套资源、产品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生产方案、工 艺技术流程、投资估算、财务评价以及项目偿债能力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重点研究的问题。 六、研究结论 本可行性报告主要是研究对生物质能源利用,作为一种新能源科技。研究用这些取之不尽的低成本的原料,即减少大气和地面污染、减少了CO:和SO。的排放量,为国分忧,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居民、单位减少

10、开支。这种技术项目的示范推广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以给用户及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种利国利民的项目一定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帮助。使其得到尽快地批准和实施。 因此,本项目涉及到的生物质能源项目前景非常广阔、在蚌埠市原料丰富。结合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本运作。变废为宝,实现低碳节能减排。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可行的和必要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消费和需求不断攀升,“能源危机”引起发达国家对能源安全供应的关注,新能源科技的研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始,我国和

11、发达国家在日本的京都市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举行会谈,签署了C02减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明确捉出我国的节能减排方针和措施,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因此,以新能源科技使得农村大量的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既防止就地焚烧而污染大气环境,又能生产出低二氧化碳排放燃料,进一步形成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巨大驱动力,使新能源科技大规模产业化有了迅速发展。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更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学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新能源科技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新能源科技开发利用的技术 进步,降低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新能源科技。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量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