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案6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03958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人糕》教案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千人糕》教案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千人糕》教案6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千人糕》教案6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千人糕》教案6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人糕》教案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人糕》教案6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千人糕教案6篇千人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把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初步把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 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答复,师不予评价) 2、今日,我们的小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寻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

2、样吧!(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些什么。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一声;“确实”的“的”是多音字,读“”。 (2)出示图片,帮忙识记“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读各段,思索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沟通,教师总结。 5、思索:这篇文章主要告知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次对话,爸爸告知孩子,千人糕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过渡:千人糕究竟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3、吧!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3、思索以下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莫非它的味道很特殊吗?这就是寻常吃过的米糕嘛!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奇怪、怀疑的语气,其次句读出确定的语气。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许多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做成的糕,相互争论) 四、书写指导 1、学习“能、桌、味、买”四个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留意与“末”字区分。 买: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

4、不是捺画。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练习组词说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积存近义词。 奇怪特殊赶忙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第611自然段 1、指名读第69自然段。 (1)出示问题: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争论,得出结论。 出示课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图: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

5、争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夫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块平寻常常的糕,经过许多许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拟词语:寻常平寻常常(“平寻常常”比“寻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一般) (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一般的糕,都要经过许多许多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很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制造出来。) (3)练习说话。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衣服、文具等)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许多许多人共同劳动制造出来的。

6、(4)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很多多的人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制造出来。 3、齐读课文,思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劳动成果) 三、指导书写 1、学习“具、甘、甜、菜、劳”5个生字。 2、学生相互沟通写字方法。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具:框内三短横等长,留意不要漏写。 甘、甜:带有一样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察指导,留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态。 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存本课喜爱的词语。 教学板书 6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

7、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许多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忱呢?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索步入对课文的熟悉,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意口语表达训练,由于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力量的外延,在读中加以熟悉,在熟悉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前方有感悟。 千人糕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要熟悉的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背诵我喜爱的局部。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习过程 独学: 1、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 2、我会拼读以下生字,

8、并会标上声调,还知道音序: fen tang zhe zhi ao suan xiao di que ying 粉糖蔗汁熬算销确实应 3、我能按正确笔顺写好以上生字,还会说构造、部首、词语和句子。 4、其次次读课文:想一想“千人糕”的含义是什么? 5、说说千人糕是一般的米糕吗?是经过哪些劳动才摆在我们面前? 6、画出爸爸的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 7、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8、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等,都经过了许多人的劳动,谁能举个例子都经过哪些劳动? 对学:把自己不会的题相互说一说,都会了才可以去帮扶。 群学:各自说自己不会的题 展现:全部的学习内容学习小贴士:要仔细读哟!声

9、调肯定要标正确哟!要仔细写,争取一个字比一个字写得美丽哟!仔细找哟!仔细倾听、大胆说!人人参加,留意站姿,留意不要打搅别人哟! 定时定量标准化训练: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蛋糕(go go)甘蔗(z zh) 应当(yng yng)确实(de d) 磨米(m m)熬过(o o) 二、选字填空。 【味未】甜( ) ( )来 【甘干】( )净( )蔗 【菜采】蔬( )( )摘 【劳老】( )人( )动 三、在不同类的词语下画横线。 1大米小麦高粱肥料 2甘蔗汁甜菜汁墨汁西瓜汁 3工具农具文具用具 四、读拼音,写词语。 ci nng wi do nng j sh zhu gn tin lo

10、 dng mi ci yng gi 五、五、给下面句子加上适宜的标点。 1农夫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2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本次定时定量完成后,先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两遍。再互查两遍,最终改正。拿不准的问教师。 千人糕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提醒的道理。 教学具预备:字卡,小

11、黑板 主要板书打算: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夫 布 农夫、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妙!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提醒课题 、 板书课题:10 千人糕 、 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 范读课文 读后争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 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 试读课文 (1) 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留意:“重“是后鼻音,“吗“是

12、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一般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 试读其次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留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 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示学生读准以下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留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 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示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留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 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这篇课文主要告知我们什么? (2) 读后争论。 千人糕教案 篇四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