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037016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学案(教师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学案(教师版)【课前预习】1、文学知识(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

3、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2、识记字音王()关中 说()项羽 道芷欲间(jin)行好()美姬() 为(i)击破沛公军 为(wi)龙虎 (变成、化作)3、通假字、异体字 距关,

4、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 通 “彩”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 通 “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 “倍”通“背”,背弃。要项伯:“要”通“邀”,邀请。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4.古今异义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词语: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语:非常 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而听细说词语:细说

5、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沛公居山东时词语: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5.词类活用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上:向上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吾得兄事之 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名道芷阳间行 道: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词籍吏民,封府库 籍: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作范曾数目项王 目: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动刑人如恐不胜 刑: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词素善留侯张良 善: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君安与项

6、伯有故 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形容词作名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百余骑)跟从 使动用法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止: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破:使(关中)被攻破6、重点词语(1)不如因善遇之 (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连词,于是,就)(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唯恐,只怕)(3)杀人如不能举 (“尽”的意思)(4)妇女无所幸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 (幸亏,幸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请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致谢,道谢,答

7、谢)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往,到去)为之奈何? (代词,代这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7)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表代替,可译为“给”“替”)若属皆且为所虏! (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军中无以为乐 (动词,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何辞为? (助词,表语气,无实际意义,一般译“呢”,读作wi) 7、特殊句式:为击破沛公军 为(我)击破沛公军急击勿失 急击(之)勿失(时

8、机)欲呼张良与俱去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省则与斗卮酒 则与(之)斗卮酒 宾则与一生彘肩 则与(之) 一生彘肩 语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句沛公奉卮酒为寿 沛公奉卮酒为(之)寿加彘肩上 加彘肩(于其)上 省介宾短语客何为者? 客为何者?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然,籍以何至此?被动句吾属今为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成语凝集(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们表面上

9、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9、翻译句子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非常生气,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沛公的军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谁为大王此计者?是谁替大王您出这个计策的?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

10、的地盘都可以归你称王了。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待兄长一样待他。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进入关中,像秋毫般极小的财物都不敢靠近,登记官吏、居民,封闭了库房,来恭候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至于派遣将领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不符合道义, 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又多次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

11、得击。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断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有大礼数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就像待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10、自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12、概括情节大意。起因:曹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发展:项羽设宴 刘邦谢罪高潮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结局:刘邦逃席 张良留谢尾声:诛杀曹无伤【课堂探究】1、梳理课文情节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结合故事发展和高潮段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上的斗争,说说记叙了几件事,从而体会本文波澜起伏的特点。点拨:第一件事“刘邦谢罪,项王留饮”;第二件事范增举玦,“默然不应”;第三件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四件事樊哙闯帐,“死且不避”。小结: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以项羽欲击刘邦始,以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为节选,而结构十分严谨,前后呼应,情节完整。2、你认为故事的高潮在那里?本文主要用什么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的?“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