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030071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考试题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建立的市和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概括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按规划法:城市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定义:现代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 包含三方面含义: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发展方式包括:1 有机生长方式(在河域、山谷自发形成的最初居民点)2 规划建设方式(一些卫星城镇以分担大城市负担)

2、3 并有建设方式(在原来自发形成的城市基础上加入人为因素)城市化定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1 人口职业的转变2 产业结构的转变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自然环境转人工环境,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中国城市化 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东高西低的阶梯状 2 城市化道路模式特征: A 以常规模式发展:乡村(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州无锡等)

3、 B 突变式模式:乡村(农业)第三产业(商业化)城市化(海南等) C 复合式模式:乡村(农业)第二三产业(商业化)城市化(深圳等) 3 人口转移特征 A 农村城市 B 内地沿海 C 北南 D 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时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包含有内在联系。隋初的大兴城,确立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道路,再造坊里唐长

4、安城,有了规划师宇文恺,是有人为规划建设的典型。宫城位于都城北面正中,南北中轴线,宫城、皇城、朱雀大街构成全城中轴线。道路:格网,与中轴线垂直或平行。轴线:中轴线正南有城门,向南延伸。先测量定位、筑城墙、埋管道、划坊里、建市肆。宫城居中、官民不相参,便于管制、中轴对称,高度的、完美的里坊制城市空间形态。体现了周王城的体制,以宫城为中心,官民分开,便于管制。城市规划的含义:人类对于自身未来的一个总体设计,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包含:1增值活动2经济活动3建造活动(自然、人工环境)4社会活动、教育、信息、交流。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

5、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城市规划的任务: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任务是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土地空间配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规划工

6、作的基本内容: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有关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 综合性较强 2 法治性、政策性很强 3 具有地方性 4 具有长期性和经常性 5 具有实践性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1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2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 突出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4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5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6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7 确定保护区域生

7、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8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9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主要内容:1-14 p49城市分区规划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主要内容:1 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2 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3 确定城

8、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4 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5 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演进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田园城市 卫星城市 广亩城市理论城市分散主义主要是希望通过疏散大城市的发展压力来有效的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以1898年的霍华德田园城市与1932年莱特的广亩城市思想为代表。田园城市:著作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理论要点:1 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

9、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2 城市具有吸引人口的磁性,对此磁性进行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 3 若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归城市机构支配 4 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社区邻里单位思想1929年佩里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 理论要点:社区邻里单位思想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规划设计概念,而且成为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社会工程。以小学服务范围作为邻里单位的基本空间尺度,强调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

10、 意义:邻里单位模式被西方规划师在新城运动及战后城市规划中接受下来,对后来直至今天世界各国的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机械理性主义思想带形城市 工业城市理论一些崇尚现代工业社会技术的工程师、建筑师对城市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基于现代技术提出种种改造、建设城市的规划主张。以1882年马塔的带形城市与1901年戈涅的广亩城市思想为代表。带形城市近现代交通工具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理论要点:在城市中,各种要素紧靠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的向两端延展,城市的发展必须尊重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基本原则。意义:忽视了商业经济和市场利益的基本规律,使得城市空间增长的集聚效益无从体现

11、。真正造成带形城市发展障碍的并不是技术要素,而是缺乏对商业经济的考虑。区域规划思想1915年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与1938年芒福德城市文化 理论要点:有效的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及其周围农村腹地的范围着手,甚至从若干城市构成的城镇集聚区及相互重叠的区域腹地着手。将城市和农村的规划纳入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含若干城市以及它们周围的影响地区。意义:格迪斯与芒福德的理论从思想上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基本逻辑框架,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成熟至为重要。分散主义与集中主义规划思想的比较:1 分散主义是通过分散发展与社会改革的手段来解决城市的空间和效率问题;集中主义是通过对大城市结构重组,在人口进

12、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借助于新技术手段来改造物质空间要素,从而实现解决城市问题的目标。2 分散主义发展的思想是通过建设一组规模适度的城市来解决城市无限度扩张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集中主义发展的思想则认为集聚给城市带来生命力,正是密度带来了城市的多样性,通过对大城市内部空间的集聚方式与功能的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功能主义规划思想1933年的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建协召开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会议的主体是城市功能,会议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雅典宪章,它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的宣言。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集中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功能分区)雅典宪章的

13、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它是一种典型的物质空间规划思想,强调经济、功能原则对于城市规划的极度重要性。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内容。同时提出城市中的诸多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类型。马丘比丘宪章1977:1978年12月于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进行评价。(功能融合)华沙宣言1981 人+建筑+环境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城市有机疏散思想1933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理论要点:该理论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认为根治城市病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从无秩序的集中到有秩序的疏散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

14、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意义:在二战以后成为欧美各国新城建设以及大城市向城郊有机疏散扩展的重要思想基础。纵观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思想理论探索,可以从这些思想中找到如下的特点:1 脱离了理想城市平面的研究,立足于城市问题的解决2 不同角度的研究体现了不同的研究立场3 是未来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基础与源头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存在问题:1 与城市之间地面交通联系问题 2 对城市的干扰问题航空港的位置选择:1 净空限制要求 2 噪声干扰影响3 用地条件 4 通讯导航要求5 气象条件 6 生态学影响7 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8 公用设施条件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原则1 注意各类交通设施之间的水陆空连运2 与城市路网有机结合,联系简洁方便3 把城市货流集散点串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