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02517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二 赵济(2).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一、我国地形三级阶梯明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

2、、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

3、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察尔汗盐湖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紫色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二、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的形成、夏季风的形成、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1)我国季风区域广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取这界线的5个首字,谐音可记为“大饮喝八缸”。(2)冬夏季风都很强(3)我国的季风类型、成因复杂。青藏高原季风: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2、大陆性气候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3、气候类型多样。4、水热条件的表现雨热同期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2.年平均气温最低0线为于长江附近。3.我国冬季气温低,南

5、北温差大。原因:这主要是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寒冷气流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而且冬半年的寒潮活动十分的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锐减10以上的强大寒潮,每年平均有六次,较弱的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就更多。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暖湿的气流,使全国的气温普遍的升高。 北方太阳高度角偏低,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部分的弥补了太阳高度角低引起的热量不足,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较冬季小。温度的特点对气候及工农业建设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气温的这些

6、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它使的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降水分布1)空间水平方向: 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了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六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移至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梅雨七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到台风的侵袭,降水相当的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2)地形作用: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也是促使南岭山地,闽浙西部山地,长白山地降水量增多的一个原因。

7、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背风坡。降水量年际变化:1、特点: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期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气候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山地迎风坡变率小,背风坡变率大。2、影响: 对农业和工程的影响很大;旱季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雨季还可能使道路泥泞不堪,暴雨可冲毁道路等等。 三、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季风气候显著 1、典型性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与同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北美相比,季风现象明显 与同处于亚洲季风区中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夏季风均显著。2、多样性 (1)季风成因的多样性

8、海陆季风 青藏高原季风 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形成的季风现象“行星季风” 以上三者,海陆季风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而高原季风与行星季风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但它们却加强了海陆和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2)季风类型的多样性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两者称东亚季风)、热带季风(印度季风)。 3、广泛性 季风范围广、波及省区多 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传统季风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2)包括高原季风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

9、以东以南四、我国季风特征及其成因 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纬度是中国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海陆位置导致的季风环流是中国气候最主要的因素,地形、高空环流、洋流是中国气候形成的促进因素。 (一)冬季风1、冬季风的形成 高空:由于行星风系南移,及青藏高原对西风的分支使西风向低纬扩展,致使来自大陆冷源的冬季风能得以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西风控制下,在东经80-90度高空为一高压脊,东部沿海为一高空槽,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地面的蒙古高压。 近地面: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海陆季风。 2、冬季气压活动中心 蒙古高压(地面高压)、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赤道低压3、冬季盛行气团与

10、锋面活动 (1)极地大陆气团:(新鲜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在蒙古高压区,寒冷干燥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陆上变性、海上变性(冷海变性、暖海变性)气团。 由大陆出海经日本海、黄海、东海海面变性后,在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登陆,称为冷海变性; 由大陆出海经黑潮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的称为暖海变性。 其变性程度随气团的强度、移动的速度、及停滞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气团移动即产生风,因此,极地大陆气团南下即为冬季风。 冬季风的主要特点:秉性、厚度、方向、影响时间、范围、进退速度、强度热带海洋气团:冬季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西风南支急流沿喜山南侧东流,经缅甸阿拉干山东面时形成一个滇缅低压槽。这时南海高空有一副热带

11、高压存在,于是暖而湿的热带海洋气团沿此低槽流入我国云贵高原一带,称西南暖流。热带大陆气团:西风南支 (二)夏季风1、夏季风的形成 高空环流:高空大气环流在北纬40度以北为西风带控制,北纬40度以南广大地区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近地面:海陆季风2、夏季气压活动中心 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副高、南太平洋副高、印度洋副高3、夏季盛行气团与锋面活动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A 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B 源于澳大利亚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成西南风,有时影响我国华南与华中。 以上两支西南季风又称赤道海洋气团 C 源于北太平洋副高的东南季风以热

12、带海洋气团的形式流动夏季风的主要特点:秉性、厚度、方向、影响时间、范围、进退速度、强度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热带海洋气团、赤道海气团 还有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中国北部)、极地海洋气团(东北北部、源于鄂霍茨克海高压、以东北风形式进入)、副热带大陆气团(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一带上空)(2)夏季锋面(极锋、赤道锋)与天气 极锋:由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之间构成的锋面。 入春以后,极地大陆气团趋于衰弱,热带海洋气团渐强。极锋开始向我国推进。4月进入我国华南。5 月即可到达江南。 6-7月极锋很快进至江淮一带,由于南北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呈半静止状态,形成梅雨锋系。 7、8月极锋推到华北、东北,8月底到

13、达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青藏高原东缘。 9月,因蒙古高压势力开始增强,冷气流不断南下,极锋后退速度很快,到10月份撤离大陆,各地雨季先后结束。 4月进入我国华南。5 月即可到达江南。 季风进退与东部雨带移动:海陆的热带差异和行星风带的时空变异,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是产生冬季季风进退现象的根本原因。 夏季风的移动规律即是极锋、雨带的移动规律三停两跳,这一规律与副高、西风带的移动直接相关。4、56月中旬,华南雨季 极锋呈准静止状态,历时约两个月,降水强度由弱渐强,多阴雨连绵的天气。67月,华中雨季(梅雨季节),极锋呈半准静止状态,强度比华南雨季时强,历时约一个月。78月,华北、东北雨季,极锋呈过境锋

14、状态,历时约一个月,强度大,多暴雨。 夏季风的活动规律对我国雨带移动、雨期长短有决定性作用。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时间长,降水量丰富;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时间短,降水量比较少。 但因季风的不稳定性,雨带的停滞与跳跃,在时间上有的年份可能提前或推迟,在地区有的年份可能出现现象,因而影响旱涝发生。五、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第一,青藏高原又高又胖。气流经过时方向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空气爬过相当困难,要想绕过也很费事。 第二,青藏高原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和平原有很大的不同。它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独具特色。青藏高原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对大气加热,只有少数时间使大气降冷。 第三,青藏高原上面并不平坦,常见高山耸立,沟壑密布。这些复杂的小地形会产生一些小范围的环流圈,这些环流圈不仅影响当地的气候,还对大范围的气流形成干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限于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