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01358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感染知识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护理组)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标准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3、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4、个人防护用品:用于

2、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5、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射强度不得低于( 90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辐射强度低于(70 )uw/cm2。2、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 无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3、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 2小时 )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4、医院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

3、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5、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 含氯)消毒剂。6、(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7、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 手 )传播,与(医院感染 )密切相关。8、三种隔离标示中, 蓝色表示(接触)隔离 ,黄色表示(空气 )隔离,粉红色表示(飞沫 )隔离。9、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

4、施三、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X,每题1分,共15分。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属于医疗废物。 ( )2、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属于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X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可使用。 ( )4、针刺伤时用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报告。 ( )5、连续使用的吸氧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过滤水。 ( X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

5、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之一。 ( )8、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菌.。 ( ) 9、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有污染时采取高水平消毒。 ( ) 10、无菌棉签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 X )11、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1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四、

6、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D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E、72小时。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

7、有无沉淀。5、终末消毒是指:( A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二)多项选择题:1、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ABCDE ):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B、穿脱隔离衣前后;C、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E、处理药物或配餐前。2、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 ABCDE ):A、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及医院环境卫生管理;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C、严

8、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E、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3、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 ABCE ):A、手感潮湿;B、落地后;C、存放的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D、在有效期内;E、与潮湿物接触。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有( ABCDE ):A、接触传播:B、呼吸道传播:C、消化道传播;D、血液/体液传播;E、垂直传播。5、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A. 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防护服。 五、回答题:15分。1、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方法?(1)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 处,有图案

9、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2、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1)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同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测,根据结果确认是否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3、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是什么?(1)应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2)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清洁、宽阔,根据需要控制人员流动。(3)无菌操作前,医务人员要戴好口罩、帽子。根据需要进行认真的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洗手消毒及戴手套。(4)取放无菌物品要面向无菌区。(5)手术、治疗、检查所用无菌用品只限于该患者使用。如所备用品未用完均应视为污染,不得转为他用。(6)给患者换药或治疗时所用的无菌物品,其内面及边缘应视为无菌区,外面为非无菌区。取这类物品,手应托住物品的底部。(7)凡取出的无菌物品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