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99657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200例分析作者:雷亚妮,杨玉珍,张载轼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2【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心电图是孕期保健的常规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健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产前门诊检查及住院分娩孕妇200例心电图资料,与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妇女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措施。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孕妇组200例住院及门诊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29.6岁,孕周2040周,平均34.5周,既往均无器质性心脏

2、病史。非孕妇组,为非妊娠健康体检的职业女性200例,年龄2445岁,平均37.8岁。 2.方法 采用日本NEC3300型心电图记录仪,12导联同步采集心电图连接方式,纸速25mm/s,标准电压1mV/mm,对两组数据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自动分析和人工分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 孕妇组所有异常心电图均于产后42天后复查心电图。 3.统计学方法 分类变量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 孕妇组:200例,心电图异常92例,异常率为46.00%,其中窦性心动过速27例,占异常的29.34%;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异常

3、的8.69%,窦性心动过缓12例,占异常的13.0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占异常的4.34%;室性期前收缩5例,占异常的5.43%;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异常的2.17%; 短PR间期 14例,占异常的15.22%;STT改变20例,占异常的21.74%。非孕妇组200例,心电图异常17例,异常率为8.50%,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例、房性期前收缩3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STT改变8例、短PR间期 1例。 2.心电图监测指标改变的比较 孕妇组的窦性心率失常、改变、间期缩短等指数与非孕妇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

4、组心电图各监测指标改变的比较(略) 3.产后随访情况 孕妇组92例心电图异常者于产后42天全部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47例窦性心律失常全部恢复至正常范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 短PR间期1例、STT改变2例未恢复。讨 论 妊娠中晚期母体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循环血量增加30%45%,氧交换量增加,增大的子宫使膈肌上抬,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心率增加1015次/秒,上述因素均可引起心律失常1,本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孕妇组心电图异常显著高于非孕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追踪随访结果表明,大多数孕期心电图异常者在产后逐渐消失。说明部分孕

5、妇孕期心电图异常是由于妊娠时出现的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发生心电图改变,随着产后机体对缺氧、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变化的恢复而逐步改善2。因此,临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于无基础心脏病的孕妇无须临床治疗,可以适当休息,适量吸氧,并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消除紧张心理状态,定期产前检查,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在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占非产科死因的第一位1。而在妊娠中晚期,有心脏疾病时极易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母儿生命。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的程度,对临床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时心律失常为潜在心脏病表现,可在妊娠首发。因此,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应予以高度重视,孕期应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中晚期孕妇出现异常心电图的患者,应多次复查和随访,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孕产妇及婴儿病死率。【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0. 2秦志宏,国卫民,郅 虹.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56例分析J.心电学杂志,2003,22(2):90-91.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