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反胃.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98817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 反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内科 反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内科 反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 反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 反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胃是以脘腹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见于西医的溃疡病并发幽门部痉挛、幽门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反胃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本证应与呕吐、噎膈作鉴别。对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癌肿等病的存在。反胃的辨证分析本证病因在于酒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等。发病主要机理有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瘀血积结。治疗分别以温中、泄热、涤痰、祛瘀、降逆和胃等法。反胃

2、的辨证论治脾胃虚寒型【证见】 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清稀水液,大便溏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面色青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1主方丁蔻理中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党参20克,干姜20克,白术12克,白蔻仁10克,法半夏15克,砂仁6克(后下),神曲10克,吴茱萸9克,甘草6克。水煎服。2中成药丁蔻附桂理中丸,每次l丸,每日2次。胃中积热型【证见】 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混浊酸臭之稠液,便秘尿黄,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胃泄热,和胃降浊。【方药】1主方竹茹汤(许叔微本事方)加减处方

3、:栀子、竹茹、法半夏各12克,枇杷叶15克,陈皮6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各12克。2单方验方解痉方(田风鸣等中国奇方全书)处方:白芍30克,甘草、生姜各10克。水煎服。主治幽门痉挛。痰浊阻胃型【证见】 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并有或稠或稀之痰涎水饮,或吐白沫,眩晕,心下悸。舌苔白滑,脉弦滑,或舌红苔黄浊,脉滑数。【治法】 涤痰化浊,和胃降逆。【方药】1主方导痰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处方:法半夏15克,胆南星12克,枳实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紫苏梗12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

4、水煎服。2中成药香砂六君丸,每次9克,每日3次。3单方验方代赭石汤(云南中医学院验方)处方:代赭石、牛膝各10克,共研末。每次冲服2克,每日3次。瘀血积结型【证见】 脘胀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质硬,推之不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黄沫,或吐褐色浊液,或吐血便血,上腹胀满刺痛拒按。舌质暗红或兼有瘀点,脉弦涩。【治法】 活血祛瘀,和胃降浊。【方药】1主方膈下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9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乌药10克,竹茹10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吐血便血者,可加降香12克、三七末6克(冲服)。2单方验方加味失笑散(陈锦荣等岭南百病验秘方精选)处方:蒲黄5克,五灵脂9克,白芍12克,山楂肉15克。水煎服。反胃的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取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关元、足三里等穴,针刺可用平补平泻法,可加灸。2预防调护 注意调节饮食,戒烟酒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得病后饮食宜清淡流质,避免粗硬食物,药汁宜浓缩,空腹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