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97650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 资格考试.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1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D)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C)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

2、欧洲C近代D现代(C)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D)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A) 14、下

3、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4、而弗达”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A) 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A)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A)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B)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

5、,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C) 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A)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C)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D)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A)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A)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

6、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D)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B)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C)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D)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

7、中心D教材中心(B) 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A)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40个体为了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的一种需要,被称为。 41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智慧技能、运动技能、态度。 4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与。 4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44在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本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8、这种学习被称为。 45有效自编测验的主要特征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迁移 47自我效能感 48定势 49精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0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51意义学习有哪些主要的条件? 5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小题,满分15分。 53阐述各种迁移理论,并评价之。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湖北省2009年3月湖北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学真题一.选择题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B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

9、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C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D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11.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C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

10、品质 D.道德行为 1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 C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13.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B )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中教育原则 1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示范性 来源:考试大网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二.名词解释 16.教育

11、(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7.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8.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19.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

12、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2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1.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实现那六个改变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3.什么是陶冶?运用陶冶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答: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陶冶进行德育的要求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