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96999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一年级冬冬读课文教学资料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一多音字教,会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及选词语造句。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回答课后问题。2、能学会看上下文猜字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小朋友,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今天的课文会给你一点启示。2、板书课题冬冬读课文3、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用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解决生字

2、。)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及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评价,教师读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3、再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教师巡视)4、同桌互读课文,解决读不通的句子,(互相评价)5、指名读课文,在班内展开朗读比赛(师生评议)6、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后把生字贴到黑板上)(2)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3)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用生字组词、扩词、造句。再找出课文中有关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4)让学生做猜字的游戏。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每句话读正确)教师巡视2、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评议3、

3、分组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问题(1)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是怎样鼓励他,帮助他的?(2)他为什么这样做?4、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集体评价)5、全班齐读课文四、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1,学生谈收获。2,学生自评,互评。五,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给家长听。板书设计:冬冬读课文胆 小 声 低同学笑 读不下去 丁丁鼓励声音好听响亮大 家 鼓 掌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走之儿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目标: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友情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书写八个生字,正确流

4、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方法: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田字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冬冬读课文的声音又好听又响亮,这节课你愿意学冬冬读课文吗?二、复习:(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2)指名读生字。(中、差、生)三、新授:(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联系有热情地朗读课文2、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重点指导丁丁说的那句话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这是一句表示请求的典范句,要读出请求的语气来。(2)教师先范读这句话,再让学生模仿读。(并教育学生把这句话用在生活中)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评价、教师鼓励)4,齐读课文(二)学写生

5、字1、用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生字,指名读,齐读。2、指名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造句。3、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占格位置。4、小组讨论生字的笔画笔顺,并说说是怎样记住每个生字的。(师巡视)5、老师重点知道这和读、课、请这四个字。A、指导写这字。(1)写这字时,教师可用红笔标出走之旁,再向学生说明它的名称。(2)用手指在桌面上写走之儿(3)结合G中的这字提前进行描红书写,书写这字时要注意后写走之儿B、读,课,请这三个字可请学生列出一个偏旁表,在小组内说一说分别怎样记住这三个字6、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7、小组内展示学生写的字并互相评价四、布置作业:把生字抄写三遍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冬冬读课文读 课 文 师请 红 站 这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