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95363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导游,经常要依据讲解须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1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立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木渎古镇

2、位于苏州西郊城西南15公里处的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有“吴中第一镇”之称;坊间传“先有木渎镇、后有姑苏城”之说。木渎古镇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宝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喜闻乐见的

3、历史传闻,为现代都市人供应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木渎古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经国家批准的文物爱护单位有12处。1983年被列为太湖13个风景区之一,享有“秀绝冠江南”之誉。镇西有风景名山灵岩山,山上建有“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迹。雄距山顶的灵岩寺为梁代建筑,气宇轩昂。灵岩山以中国佛教和巡游胜地著称于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与灵岩山遥遥相对的天平山位于镇西北,更以“红枫、清泉、怪石”三绝著名江南,“天平观枫”成为江南的一大奇观。木渎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木渎景致占一半。明清时代镇上有私家园林30

4、余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誉。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2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位于苏州城西南15公里处,有“吴中第一镇”之称。风景名胜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宝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喜闻乐见的历史传闻,为现代都市人供应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最佳旅游季节到苏州,最佳行程在

5、三日左右。假如第一次来苏州,花上一天时间,游玩苏州的园林,还是很有必要,比如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盘门。假如已经来过,那大可跟着我们的步伐,找寻幽静的春色,花上半天游山塘,下午逛逛平江路。贡献一天半给西山。此外,余下的时间,可以抽空听听评弹,逛逛夜园林。如时间惊慌,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四季均相宜出游。历史文化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立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6、221年),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三国时,木渎已是三吴重镇。东晋时司空陆玩为陆逊后裔,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木渎成为佛教胜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当时木渎已是苏州城西诸乡镇的中心。至明代,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闻名商埠。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其中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民国时为木渎区公所驻地。1949年4月解放后,为木渎区政府驻地。1952年升为县直属镇。1954年9月划归苏州市郊区。1958年8月

7、,复划归吴县。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遂成为镇管村的建制镇。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3游客挚友们: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解。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祥瑞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

8、积木塞渎”。“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出名。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输河,经水路发兵,稀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为这条运输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供应便利,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凹凸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

9、,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请看。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闻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的主子冯桂芬是近代闻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

10、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主子冯桂芬因诞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这是冯宅大厅。名“显志堂”。是主子款待贵宾的场所。堂名是主子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宏伟理想。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子的儒雅风范。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冯桂芬中学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不久就辞官回乡。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鸦片斗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

11、条改革建议,其中最闻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校邠庐的建筑结构较为新颖,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便利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好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超群才智的体现。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其次宝。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

12、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详细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进入内宅,我们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宝: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建于清嘉庆年间,砖雕内容均为戏文图案,有“渔樵耕读”、“太白醉洒”等,表现了主子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间四字“通德高风”,既高风亮节的意思,是冯桂芬的又一位恩师潘世恩所写。内厅名叫芙蓉楼,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来表达主子的高洁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兴盛发达的意思。后花园面积很大,园中有亭榭廊轩,点缀

13、在红花绿树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们在山顶的含山亭可登高望远,俊逸挺秀的“吴中第一山”灵岩山一下跃入您的眼帘,激起你对吴王、西施故事的无限遐思。木渎镇上有两处“双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有“小双桥”之称的西安桥和小日晖桥。站在西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遥的东安桥,两桥一座精致,一座雄丽,遥相呼应,俗称“姐妹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就是闻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渔火”。每逢夜幕驾临,岸上的万家灯火,满天闪耀的繁星与江中的点点渔火相映成辉,让人留连忘返。这是虹桥,始建于宋代。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袭朱纱,绚

14、丽无比,这就是木渎十景中闻名的“虹桥晚照”。我们现在正走在山塘街上,这是一条百年老街,当年康熙、乾隆就是沿着这条街登上灵岩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灵岩。面临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达官贵族在此居住。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古松园。古松园的主子蔡少渔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从这幅古松园鸟看图可以看出,古松园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一座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

15、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水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这是一座抬梁式大厅,是主子接待贵宾和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正厅为仿明建筑,步杆和内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称纱帽厅。棹木上透雕了各种戏文故事,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鹤鸣九皋”图案,气韵生动,精妙绝伦。最有意思的是明间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八音联欢”,寓意喜庆快乐。这是楼厅,只五间,两侧有厢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雕有十六只凤凰,因而人们又称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是东山

16、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这里的全部雕刻均为祥瑞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东而西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称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有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俗称“暗八仙”;厢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珍宝,雅称“八宝”,楼下是“木渎名人馆”,介绍了木渎镇上66位历史和当代名人,图文并茂,大家看后会对木渎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楼上是“书法艺术馆”,集中展示了我们木渎“书法之乡”100多位当地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爱好的话可以上楼参观。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古松园的后花园,在花园东侧有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蔡少渔“古松园”之名既因此树而来。不远处有一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