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94169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染的起源与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蜡染的起源与发展一蜡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 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 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 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 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二蜡染的起源1 起源传说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 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

2、种各样的 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 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 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 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 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 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 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 浮色。当姑娘从沸

3、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 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 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 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 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 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 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

4、 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 今谓西国有淡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 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 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2 历史追溯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一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 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

5、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 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 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81-907 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 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 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 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

6、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 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 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 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 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这里的 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虹、重安江一带和丹塞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 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 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

7、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 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 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 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 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二蜡染的发展与变迁随着苗乡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使人们对市场 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中击,因此现代苗族人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近年 来,苗族社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黔东南的苗族村寨中

8、,60%的青 年人外出打工,在工作的同时,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发达地区的价值观念。另外,随着电影、 电视等传媒深入到苗乡,拉近了边远地区与文化中心地区的距离,也加速了苗族传统文化的 变迁。”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传统的文化传承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转, 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统文化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的。”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 峡谷中的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 化。但是当他们有条件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 程度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人的求富意识和求知意识在外界信息的强烈j中击下表现得分 外突出,他

9、们对生存、对美、对快乐都有了与祖辈完全不同的理解。随着外界信息的传入, 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和他们对所处的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与几十年前相比,苗族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改变更大的是他们的心态。以前苗族妇 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的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 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 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之下点蜡,每一笔都 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现在尽管还有画的不错的妇女,但比起 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经济

10、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 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所以由于苗装的文化功能 逐渐减弱,费工费时的服饰工艺也就逐渐衰落。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拓展,使苗族服饰工艺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得到了肯定,服饰 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 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从审美角度来看,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 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_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 化的完形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

11、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 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 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 内容。从文化特性来看,苗族蜡染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意念标记转化为 用做欣赏的审美形式,人们在对这蓝白相间的幽远、神秘象征符号的联想与品评中,重新领 悟并充实了它的内容。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 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进入了现代艺术生活,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氛围与 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人 类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开始了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现代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观正 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 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虽然苗族蜡染文化已经引起文化界和艺术界的 重视,但其传统的独特工艺、其毫无功利内容的图案形式以及其所独具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能 否以完整的,不掺杂现代。诠释的方式保存下来,还需关注传统民族文化的人们进一步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