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92186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现代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国办发201029号),促进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省物流业也进入了整合、推进和提升的新时期,为“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物流行业规模快速扩大。2010年,甘肃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399.63亿元,全社会货运量达2.9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607

3、.25亿吨公里,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总运输量的82.91%、16.98%;全省从事物流的各类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1.34%左右;新兴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年业务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物流外包趋势明显。中铁快运、中铁行包、中铁现代等一批国内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纷纷落户甘肃。(二)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物流运输网络初具形态。陇海、兰新、甘青、甘武、宝中等铁路线和10条国道、30余条省道、900余条县乡公路、1300多公里内河航道、4000多公

4、里输油(气)管线以及快速发展的民用航空共同构筑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覆盖全省,基本形成了铁路运输干线化、公路运输网络化、民航运输辐射化、管道运输系统化的布局。全省范围内涌现了一批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大型仓储配套设施等日趋完善。以新式自动化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分拣装备为代表的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和工具开始应用,物流效率有了较快提升。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2010年完成邮

5、电业务总量45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47.85亿元,增长25.97%;邮政业务总量8.49亿元,增长5.39%。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1.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9.26%,其中城市265.36万户,下降7.2%;农村146.54万户,下降12.77%;移动电话用户1390.08万户,本年新增195.7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9.5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45%。与此同时,甘肃省道路信息化建设较快发展,省运输信息中心及14个市州级道路信息中心、86个县市区级信息站、150个运输企业信息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了公路运输四级联网运行。“甘肃运输信息网

6、”、“甘肃电子商务网”、“甘肃物流网”、“甘肃邮政网”等一些专用物流信息网络相继建成开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跟踪服务系统、道路运输视频系统投入使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四)物流政策环境大幅改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53号)、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0265号)、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支持邮政服务“三农”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09122号)等文件,通过用地保障、财税扶持、融资支持、便利通行等政策扶持,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物流向

7、现代物流的快速转变。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机遇和挑战(一)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甘肃位于中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接合部,地处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坐中联七、濒藏临疆的区位优势,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对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市场辐射范围约345万平方公里,覆盖人群超过1亿人。新亚欧大陆桥横贯甘肃全境,1200公里的甘肃段占据陆桥中国部分总长度的1/3。省会兰州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核心位置、黄河经济带一级开发轴线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二级开发轴线的交汇处,是进入新疆、青海的

8、咽喉要道,是陇海线、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辐射源。2.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甘肃是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兼备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是联系全国并通向中亚、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邮电通讯枢纽和能源运输大通道。陇海、兰新、包兰、兰青4条铁路干线和国家四大主干光缆在此交汇,312、212、109、310等10条国道主干线在省内纵横交错,4条输油管道、5条输气管道主干线通过甘肃境内,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敦煌、嘉峪关、庆阳、夏河等覆盖大部分市州的支线机场为触角的航空网络正在形成。今后几年,随着兰渝铁路、兰成铁路、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和兰州铁

9、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枢纽编组站、兰州新客站等铁路枢纽配套工程的建设完成,以及公路、航空建设力度的加大,甘肃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冲和物流集散地位更加突出,必将成为西北地区物资商品的后勤保障、实物配送的重要物流枢纽。3.产业体系优势。甘肃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国防军工等为主的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甘肃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10兆瓦光伏发电基地,由此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与产品生产形成

10、了对工业物流的强大需求。同时,甘肃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子产区、第三大马铃薯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也是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和高原夏菜、瓜果、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二)机遇。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随着我省经济总量扩大、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贸依存度提高,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大宗农副产品、陇东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快速成长和三大基地建设,必然带来物流需求总量的急剧增加。“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突破7500亿元。按照经济发

11、展与物流需求的关系初步测算,届时我省物流需求将达到1700亿元左右。2.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全国四大区域之首。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协作日益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积极推行扩大内需政策,也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将不断加快,东西协作将进一步密切。3.信息技术、运输装备快速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我省物流业和物流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条形码、智能标签、信息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

12、不停车自动缴费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电子信息基础。4.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甘肃五大战略定位,其中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物流业是直接受益的行业。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了九大物流区域,其中就包括以兰州等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还确定兰州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予以重点

13、支持。同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改西部20091500号)中,天水作为次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平凉、陇南、庆阳等地区,交通枢纽地位明显。2011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支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国八条”,从税收、土地、交通收费、市场准入、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和农产品物流八个方面提出了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物流业又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三)挑战。1.经济总量小,发展能力弱。我省人口占全国的1.91%,而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04%左右。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省除进出口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有所提高外,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其他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均

14、低于2000年,发展能力弱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2.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弱。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处在全国后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02%,与全国的差距由2000年的1364元拉大到59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86%,与全国的差距由2000年的825元拉大到249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的份额由2000年的1.06%下降为0.87%。3.基础条件差,物流成本高。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少、水平低、性能差是制约甘肃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覆盖密度小,干线通过能力不足,铁路运力明显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路网

15、密度不足,等级结构不合理,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差,全省还有31个县没有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民航客货吞吐量小,机场等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场站建设滞后,运输装备条件不高,制约了交通运输功能的整体发挥;邮政电信服务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物流成本高,省会兰州距天津2000余公里、距阿拉山口2500公里、距连云港近2000公里,每吨商品仅铁路运费比东部沿海要高出200元左右。4.经济结构不合理,互动能力弱。第二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不发达,重型工业结构刚性强,产业链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市化进程慢,农业人口多;工业增加值中的非公比重、中小企业比重

16、分别约占2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高寒阴湿山区发展落后。经济开放程度低,参与国内外经济循环不足,省际之间、省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三次产业之间互动性不足。5.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省部分大型工业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物流部门,未充分意识到第三方物流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重组剥离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产生和发展,致使企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社会化有效的市场需求,从而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成和物流企业业务发展空间的扩大。6.物流产业自身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主要有:(1)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现代存储技术方面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