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92170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与对策一、 问题的提出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是口算,上学期是20以内加减法,下学期是100以内加减法。二年级学生上学期是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口算,下学期是表内除法口算,万以内加减法口算。应该说一、二年级所学的计算是以后所学计算的基础,不管是什么计算,细分到每一步就是上述的口算内容,可见如果低年级学生有过硬的计算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谈到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我们总听到老师和家长的抱怨,孩子总是很马虎,怎么说,怎么练都没用,计算老错。把错误都归结为“学生

2、马虎审题不认真,计算不认真”。真的只是粗心的问题吗?教师是不是要细细地思考学生到底为什么出错呢?二、 问题的思考思考问题一: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把低年级学生一些常见的错例和老师们进行交流。以“19-8”为例,学生怎么会得9呢?学生刚学完退位减法,当成18-9了,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审题不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于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不同的算式分辨不清,当学生单独做这样的题,错误率没这么高,而和其他的题目混在一起计算的时候错误率就很高,5+23=73,错误原因是把个位上的5与十位上的2相加了,学生的问0题是对加法的算理的不理解,因此导致了计算的错误。14-5=6,一开始我怎样都想

3、不出为什么会得6,经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归纳了得数有“十位进1,个位比加数少1”的规律,他知道这题是退位减法,就认为有“十位退1,个位比减数多1”的规律,于是5+1=6,所以14-5=6。把进位加法的规律错误迁移到退位减法上,归根到底是该学生完全没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因此出错。20-8=28,当个位不够减的时候,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原因:计算法则错误。40+5=51,学生书写马虎,0、6分不清,自己看成46+5了。82-9=91,是看错符号,对结果缺乏检查的意识。还有抄错数字,忘记在横式上写得数等,原因:粗心大意,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综上分析,概括学生出错的原因如下:1、

4、算理、算法不清;2、受学过的计算定势思维的干扰;3、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如“一看、二算、三查”;4、非智力因素影响,如“书写不整洁、计算态度欠认真”。作为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计算的现状,真正了解并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计算出错,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呢?思考问题二:教师有什么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三、 教学实践的体会及对策1抓好基本概念,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抓好基本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这是提高计算技能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抓好的基本概念就是数位、计数单位和进率,尤其是计数单位这个

5、概念,对于计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应该说它们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基本概念学生如果掌握了,就为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低年级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个位、十位,相应的计数单位是几个一和几个十,因此个位加减个位上的数,十位加减十位上的数,拓展为以后的相同数位相加减。老师用操作和教具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做加法时摆小棒,一捆的和一捆的放在一起,单根和单根放一起,很直观,实际上就是把算理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明白算理后,要把算理具体落实到计算方法,就是按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计算方法是具有操作性的,先做什

6、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些步骤学生一定要清楚。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十位进一;而且这个步骤要一步一步来,等到熟练以后这个过程就可以压缩了,压缩到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做出来。又如10以内的退位减法,老师教破10的方法,15-7=8,先用10-7=3,再用3+5=8。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随着计算的熟练,破十再加的过程学生就完全压缩到自己都不能意识的程度,15-7=8结果脱口而出。这就是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2 加强反思性的教与学活动。加强反思性的教与学活动,能使老师反思教,学生了解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

7、练习,是提高计算练习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而且一定要帮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的原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也就是反思智慧。而往往学生面对学习只是被动接受,一旦出现了错题,只满足于把错题改正过来,就算完事了,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老师上练习课出的练习也往往主观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制定练习内容,一般只要求学生完成练习,课后抓好订正,就完成任务了。这样的练习活动,怎能切第2/4页 实有效的提高计算练习质量呢?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的反思性教与学活动:(1)学生自己积累错题。要求学生把所有的错题统一抄在一个本子上。(2)学生运用

8、错题符号分析错题原因,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我把错题原因用不同符号表示,使反思简便易行。如:表示抄错数;表示看错计算符号;表示用错方法计算; *表示单位名称错; 表示计算错,计算错又细分为:1是忘记进退位,2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对错数位计算,3是20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4是还没弄明白怎样计算。分析每次错题的原因,用相应的符号记录在错题旁边,再用符号在目录上统计。这样学生从目录上就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3)练习课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反思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练习。一般老师上练习课都会安排改错的练习,而反思性的学习方式与以往不同的是:错例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收集的错题,采用“分析错例

9、错例归类 提出对策”的学习方式。把错例改正后,要再次分析错的原因,针对错的原因,寻找出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抄错数、看错计算符号就是粗心大意,要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用错方法计算就是不理解数量关系,要学会分析题意,并看得数是否合理来判断计算方法正确与否;忘记进退位就是还没掌握计算重难点,学会用手指或进位1退位点来帮助记住进退位等,并且用估算来判断得数是否正确。然后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可供选择的不同类型练习题,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自主选择练习题进行强化练习。如: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我提供了4组题给学生选择,学生练习的兴趣浓,质量高。第1组进位加法 第2组退位减法

10、 第3组不进位加法 第4组不退位减法25+9 56-7 30+25 78-3042+8 90-2 15+4 43-336+5 74-5 9+60 90-203+48 27-9 40+50 62-113科学进行口算训练。科学进行口算训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抓好口算的重要性,但有的老师一提到加强口算训练,马上就想到天天练,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我也曾做过傻事,尝试过每天堂上练20题,作业练50题,学生、家长有意见,我改得头晕眼花,效果不见得好。加强口算,不等于增大机械重复的口算题量,而要做到口算训练的科第3/4页 学化,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地提供训练材料,

11、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1)合理选择口算训练的材料。选择口算训练的材料,要从错误率及后继学习作用两方面来考虑。比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在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题,(即乘法口诀得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占总题量的1/6,比如7487,就要用到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就应增加训练量,重点训练。就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把369题全都练一遍。但20以内的加减法则一定要题题过关,一题也不能放过。学生常受

12、刚学过的计算定势思维的干扰,教师出口算题时,要把那些容易错的、易混的、具有强信息干扰的、思维定势的题目对比多练。如:15-6和16-5、2+35和20+35、20+8和20-8、3+6+4和3+6-4、459和549等。而对于10+30、80+7这样的题目,就练少些。总之,哪些题该训练,哪些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呈现或者需要反复地练习,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2)适时、适量口算。心理学指出,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应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量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就越好。练习中要注意交错训练,对于新学习的内容要及时练,

13、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段时间学计算,口算的量可适当多些,要学其他内容了,可以课前练5题,课中做几题,回家练10题,随着时间的拉长,练习的量可以逐渐地减少,比如说在以后就可能是一周练习两到三次,一次练4、5题,一段时间下来,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老师与 一般老师可能都是一练口算就是一组20题,什么类型都有,纠完错就算练完了。但如果针对一个问题,如进位加忘了十位进1,把口算分为三组,每组就5道题,题目很少,先单练一组,时间很短,也非常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让学生有一个改错、再认识的机会,练第二组时就达到一种认识掌握,再练第三组时就是熟练掌握了。这样每天抓一个问题,问题就越练越少,效果非常突出,非常明显。4强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同等智力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坚持严格作业书写要求,要求学生每次计算都要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逐步培养一丝不苟的优良品质。对计算习惯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如“一看、二算、三查”,就是要求每次计算,第一步要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按法则进行计算;第三步进行验算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对学生做好指导,使学生由落实计算要求逐步内化为稳定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