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91656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祭、人殉 2永贞革新3五代十国 4甲骨四堂5共和行政 6孔子7使黔首自实田 8分封制9十家九流1人祭、人殉就是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其发生约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人殉人祭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广泛流行,在殷商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数量较少;盘庚迁殷以后进入鼎盛时期,用人数量达到最高峰;武丁之后又逐渐有所减少。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人祭则大都是以战俘为主体的奴隶。人殉、人祭在周代以后逐渐衰微。2永贞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为了改变宦官专横、藩镇割据的形势,提拔一些“出身卑微”的官吏如王叔文、

2、王伾等参预政事。二王又引荐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士,进行革新。王叔文等首先从革除弊政入手。如下令免除民间积欠的赋税,禁止盐铁使和地方官的额外进奉,罢去官市、五坊小儿等虐政,结果“人情大悦”,宦官气焰受到打击。为了加强朝廷的财政和军事实力,一方面起用宰相杜佑兼任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另一方面又以范希朝、韩泰节制禁军,以谋夺取宦官兵权。还计划裁抑藩镇。但这场势孤力弱的革新运动,立即受到了宦官和藩镇的抵制。先是宦官拥立顺宗长子李纯为太子,紧接着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等上表以顺宗久病为理由,请太子监国,迫使顺宗内禅。历时一百四十六天的革新运动终于失败。王叔文被降为渝州司户,次年被

3、处死;王伾死于贬所。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韦执谊被贬为边州司马。历史上称这次“永贞革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3五代十国 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4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

4、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5共和行政周厉王专制,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6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前479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用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了诗、

5、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政治上认为“仁”是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称之为“礼”。把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7使黔首自实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这是由于秦对东方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很难掌握。这次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这样,秦朝也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的所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分封制“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

6、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9十家九流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二简答题1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内容 2清朝前期维护统一国家的举措3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

7、历史地位4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5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成就6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7略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8略述隋朝政治革新的主要内容。9清初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措施。1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长官。但御史大夫还兼有丞相副手的职责,既是监察官,也是行政官,这说明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情况下,监察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西汉时御史大夫也不是专职的监察官,其主要职责包括监察和执法两个方面,成帝时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下属有中丞,因在宫中办公,是皇帝近臣,常可与御史大夫抗衡。成帝以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其职权就为御史中丞所取代,另置御

8、史长史。东汉期间统一为御史中丞,但划归少府管辖。与秦朝一样,汉朝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也显得薄弱,因为在君权集中的情况下,皇帝更注重于亲自监察御百官间的相互监察。2清朝前期维护多族国家的主要举措。主要包括:(1)、平定三藩之乱。(2)、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立府、县行政机构,隶福建省。(3)、平定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叛乱(噶尔丹、策旺阿拉布坦、阿睦尔撒纳等叛乱)。(4)、土尔扈特蒙古回归。(5)、加强对西藏管理。(平定叛乱、设驻藏大臣、钦定西藏章程、金瓶掣签制等)。(6)、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7)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统治。(8)抗击沙俄入侵与签订尼布楚条约。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容及其历

9、史地位。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总结夏商历史经验,分封诸侯藩屏王室;其二、分封诸侯是周代建立周天子及诸侯卿大夫等级维系的政治隶属结构的需要;其三、分封王室亲戚于战略要冲,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人的分封大致有两类:其一为褒封,主要为先圣王后裔;其二、封亲戚功臣谋士。周人通过分封制对维系周代国祚长达近八百年起了重要作用。但若从国家形态发展水平的角度讲,周代分封制在统治管理模式上虽较夏商二代为完善,但分封制作为原初政体仍无法根除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因各据封土而导致的疏离关系,进而使之完全纳入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严密统治监管形式中。这是分封制的局限。4简述北宋强

10、化中央集权的主表现。表现:(1)集中军权,如将禁军指挥权收归皇帝、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设置枢密院、实行“更戍法”、选拔精壮充实禁军。(2)分割宰相权力,如在宰相之下,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与政事堂对掌大政、设“三司使”总理财政、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节度使不得兼领支郡、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在地方设“道”、置“四司”等(4)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职官制度,在任官制度中,实行“官”、“职”与“差遣”的区别。(5)文人政治的形成。5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成就。明代小说已达到很高

11、的境界,当时出现大量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和拟话本,如封神演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三言二拍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堪称不朽巨著。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与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还有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该书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反抗专制统治的英雄形象。西游记为吴承恩所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把唐初贞观年间青年僧人玄奘,不必艰险、赴天竺取经的历史铺陈为小说。清代小说盛行,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

12、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清朝社会的阴暗面有教深的感受。为了发泄愤懑,在清朝文化专制的高压下,以妖狐鬼怪表寓意,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讽刺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兼及江湖侠客等。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及官僚政治的腐败。曹雪芹的红楼梦,以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中心线索,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具体解剖了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及原因,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以及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历史规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6西

13、周时期的井田制度。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宗族贵族占有制。周王室是西周王朝最高一级的土地占有者,依次类推。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在基层单位里的土地占有、耕作、以及田赋的收取等,采取的是井田制的方式。井田制度是我国上古时期基层土地占有与耕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公有原则,分为公田与私田。它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农村公社或家族公社发展演变而来。具有二重所有制的特征,土地归村社所有,或称公有,即集体所有;农具和收获物为农民私有。村社成员有使用本村社的土地的权利,同时要为本村社代耕田地或尽其他任务,用作村社的公积金,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中国的古代农村公社或其参与形

14、态至少存在到战国时期。由野蛮向文明转变之际,原来农村公社或家族公社的公田被氏族或宗族贵族攫取,在我国古籍中称为“籍田”“公田”。而公社成员或家族成员则以助耕籍田或公田,提供力役或实物剥削。关于并田制的剥削形式,文献中有“贡”、“助”、“彻”的说法。“贡”是向贵族交纳贡物。“助”是助耕公田,与“借民力以治公田”同义,从劳动者方面说是“彻”,从贵族方面说是“借”。7略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从统一走向分裂,由兼并再度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变革异常激烈是这50年历史的明显时代特征。政治变革剧烈,郡县制取代宗法分封制,官僚制度取代世卿过禄制度。文化史上的黄金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新气象

15、。8略述隋朝政治革新的主要内容。中央政权机构:最主要的就是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地方政权机构:对南北朝以来州、郡、县三级机构混乱的现状,实行州县两级地方建制。选拔官员制度:创立科举制。军事制度:府兵制度的继承与变革。法制:修订法律,制定开皇律。经济制度:均田制、租调役和整顿户籍。9清初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主要施。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1)中枢机构的改革:逐步削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掌管军国机要;将六科归于都察院管理,监察机构的皇权附庸性质日益突出;设立理藩院、内务府与八旗都统衙门;采取科举与八股取士制度,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首崇满洲”,实行满、汉复职制。(2)“秘密立储”,保证皇位更替与皇权政治的稳定。(3)“奏折”制度,加强对内外臣僚的控制。三、论述题1试述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2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评。3论述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4如何评述“康乾盛世”。5试述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1试述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分封制度。周人为巩固政权统治而制定的分封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总结夏商历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