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卫生讲义.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91447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卫生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个人卫生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个人卫生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个人卫生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卫生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卫生讲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個人衛生講義 July,17,2003楊慕慈第一章 緒論 一、 公共衛生的定義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和效能的科學與藝術,經由有組織的社區力量從事環境衛生,傳染病管制、個人衛生教育,並組織醫護專業,促使疾病獲得早期診斷和預防的治療;進而發展社會機構,得以使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足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水準,綜合以上種種利益,使國民都能實現其健康和長壽的天賦權力,而影響個人的生理健康以及人際關係。二、個人衛生的理念(一)、理念(philosophy)的內涵:價值、本質、理想、真理 (二)、個人衛生的理念1.提昇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2.影響個人生理、心理、社會、人際與靈性的健康。3.影響個

2、人衛生意識,建立良好的衛生文化。4.建構社會意識,提昇衛生水準教育飲食醫療衛生社會福利建築物體育文化公共交通管理旅遊人人三、個人衛生架構家庭商業四、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一)、定義: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二)、心肺適能由於機械化、科技化的結果,身體活動的機會和

3、空間相對減少,缺少運動機會,導致體能衰退的現象。而國內肥胖學生比率介於之間,且有逐漸增加之現象。身體活動量少且能量攝取增加,是導致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主要原因,肥胖會引發許多問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像高血壓、高膽固醇)早從學生時代已開始發現,因此宜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若培養良好體適能,就能符合現代人追求精緻教育、提升生活品質和促進健康的目標。因此,務必以恆心、毅力來從事增進體適能的活動,使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

4、標。提升心肺適能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有助於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用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因此介紹足以提升心肺適能的有氧運動。此外,心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測量心跳率時,將左手食指與中指置於右手橈骨動脈處,測量每十五秒鐘的心跳數,再將此數乘以4,即成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每分鐘心跳次數愈多,代表運動強度愈強。在參與有氧運動前,需要適當熱身運動以提高

5、運動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熱身運動時,可以採用柔軟操或慢跑、走路等活動,直到身體有點出汗時,才進入有氧運動為佳。有氧運動結束後,需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並可以排除體內代謝物質,使體內較快恢復,也可以避免運動後的不適感。緩和運動可利用伸展操及走路等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實施。 個人衛生講義 July,18, 2003 楊慕慈第二章 社會變遷與個人衛生一、社會變遷的意義 (一)、廣義:人類各層面社會現象的改變 (二)、狹義:指社會結構的變遷,包含了社會互動關係、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規範及價值體系的改變。 二、社會變遷的類型(一)、進化(evolution):社會由單純、平

6、凡變遷至複雜進步。(二)、革命(revolution):社會中政治、經濟-權勢、階層、社會秩序等社會基本結構發生激烈的改變。(三)、傳播(diffusion):受外來文化影響而發生變遷。(四)、涵化(acculturalization):兩種不同文化相互融合而變遷。(五)、現代式(modernization):傳統社會以西方開放的社會型態為目標的發展過程。(六)、都市化(urbanization):因工業化人口由農村遷移至都市地區。(七)、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工廠制度的建立,生產方式自動化、標準化、合理化,並因此增加生產量和提昇生活水準。(八)、官僚制度(bureau

7、cratization):社會組織的決策力、生產力,朝向有效率與具管理規範。三、台灣地區衛生方面社會變遷1. 平均餘命:1951 男:53.58,女:56.33 2001 男:72.80,女:78.482. 每萬人病床數:1954年3.29床,2002年59.23床3. 每萬人醫師數:1954年6.31,2002年19.91人(西醫、中醫、牙醫)4. 人口數、粗出生率、粗死亡率、自然增加率1952年人口 8128000人,2001年22406000人;粗出生率:(一年內活嬰總數/該年年中人口數)10001947年38.31%0,2001年11.65%0粗死亡率:(全年死亡人數/該年年中人口數)10001947年18.15%0,2001年 5.71%0自然增加率:粗出生率粗死亡率1947年20.16%0,2001年5.94%05. 十大死因:反映醫療水準(詳powerpoint)1006. 依賴人口指數(dependency ratio):42.07(2001年) 15歲以下人口數+65歲以上人口數 15-64歲人口數7. 高齡化問題:社會變遷、營養充裕、教育普及、醫療進步所致。65歲以上人口已達9.1,高於新加坡與南韓比日本與歐美低。此外離島老化指數是都會區的2-3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