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9040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空间向量.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1-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学习目标 1.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掌握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律,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化简;2. 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它们的运算律;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它们的推论;3. 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及运算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复习1:平面向量基本概念:具有 和 的量叫向量, 叫向量的模(或长度); 叫零向量,记着 ; 叫单位向量. 叫相反向量, 的相反向量记着 . 叫相等向量. 向量的表示方法有 , ,和 共三种方法. 复习2:平面向量有加减以及数乘向量运算: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有

2、法则 和 法则. 2.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 量,记作 ,其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a| . (2)当0时,a与A. ;当0时,a与A. ;当0时,a .3. 向量加法和数乘向量,以下运算律成立吗?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数乘分配律:(ab)ab复习3:在平面上,什么叫做两个向量平行?在平面上有两个向量, 若是非零向量,则与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二、新课导学探究任务一: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问题: 什么叫空间向量?空间向量中有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吗?空间向量如何表示?新知: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平面内,变为两

3、个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例如右图中, , ,试试:1. 分别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求.2. 点C在线段AB上,且,则 , .反思:空间向量加法与数乘向量有如下运算律吗?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A. + (B. + c);数乘分配律:(A. + b) =A. +b例1 已知平行六面体(如图),化简下列向量表达式,并标出化简结果的向量:变式:在上图中,用表示和.探究任务二:空间向量的共线问题: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 定它们的位置关系?新知:空间向量的共线:1.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 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则这些

4、向量叫共线向量,也叫平行向量. 2. 空间向量共线: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使得 推论:如图,l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对空间的任意一点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 试试:已知 ,求证: A,B,C三点共线. 反思:充分理解两个向量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中的,注意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共线.例1 已知直线AB,点O是直线AB外一点,若,且x+y1,试判断A,B,P三点是否共线?变式:已知A,B,P三点共线,点O是直线AB外一点,若,那么t 例2 已知平行六面体,点M是棱AA的中点,点G在对角线AC上,且CG:GA=2:1,设=,试用向量表示向量.变式

5、1:已知长方体,M是对角线AC中点,化简下列表达式: ; 变式2:如图,已知不共线,从平面外任一点,作出点,使得:. 结:空间向量加法的运算要注意: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求空间若干向量之和时,可通过平移使它们转化为首尾相接的向量例2 化简下列各式: ; .变式:化简下列各式: ; ; .小结:化简向量表达式主要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遇到减法既可转化成加法,也可按减法法则进行运算,加法和减法可以转化. 动手试试练1. 已知平行六面体, M为AC与BD的交点,化简下列表达式: ; ; .练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

6、线,与共线,则与 共线;B.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C.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相等;D. 若向量与共线,则. 练3. 已知,若,求实数 三、总结提升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将图形上所有点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空间的平移包含平面的平移. 学习评价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则,的长度相同,方向相反或相同;B. 若与是相反向量,则=;C. 空间向量的减法满足结合律;D. 在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2. 长方体中,化简= 3. 已知向量,是两个非零

7、向量,是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B. 或C. D. =4. 在四边形ABCD中,若,则四边形是(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平行四边形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零向量没有方向 B. 空间向量不可以平行移动C. 如果两个向量不相同,那么它们的长度不相等D. 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非零向量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B. 任意两个相等向量不一定共线C.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相等D. 若向量与共线,则7 正方体中,点E是上底面的中心,若,则x ,y ,z . 8. 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O在直线AB外,则

8、 + .9. 平行六面体, O为AC与BD的交点,则 10. 已知平行六面体,M是AC与BD交点,若,则与相等的向量是( )A. ; B. ;C. ; D. . 11.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向量、是( )A. 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B等长向量 C共面向量 D不共面向量.12. 正方体中,点E是上底面的中心,若,则x ,y ,z . 13. 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O在直线AB外,则 + .14. 平行六面体, O为AC与BD的交点,则 .15. 在下列命题中:若a、b共线,则a、b所在的直线平行;若a、b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则a、b一定不共面;若a、b、c三向量两两共面,则

9、a、b、c三向量一定也共面;已知三向量a、b、c,则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总可以唯一表示为pxaybzc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 2 D. 316. 若,若,求实数.17.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不共线, . 求证:共面3.1.3-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表示 学习目标 1. 掌握空间向量夹角和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掌握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和坐标表示;4. 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的规律;5.掌握空间向量的长度公式、夹角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

10、备(预习教材P90 P92,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是平面向量与的数量积? 复习2: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求.复习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x轴和y轴上的 向量作为基底,对平面上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则称有序对为向量的 ,即 .二、新课导学探究任务一: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性质 问题:在几何中,夹角与长度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量,能否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空间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空间线段的长度问题? 新知:1) 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已知两非零向量,在空间 一点,作,则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 . 试试: 范围: =0时, ;=时, 成立吗? ,则称与互相垂直

11、,记作 .2) 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向量,则 叫做的数量积,记作,即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等于零.反思: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数量还是向量? (选0还是) 你能说出的几何意义吗?3)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1)设单位向量,则(2) (3) .4) 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1)(2)(交换律)(3)(分配律反思: 吗?举例说明. 若,则吗?举例说明. 若,则吗?为什么? 典型例题例1 用向量方法证明:在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变式1:用向量方法证明:已知: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为,且.求证: 例2 如图,在空间四

12、边形中,求与的夹角的余弦值变式: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若AB=BB,则AB与CB所成的角为( )A. 60 B. 90 C. 105 D. 75 例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ABCD中,,=60,求的长.探究任务二: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问题:对空间的任意向量,能否用空间的几个向量唯一表示?如果能,那需要几个向量?这几个向量有何位置关系?新知: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空间的任意向量,均可分解为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使. 如果两两 ,这种分解就是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 ,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有序实数组,使得. 把 的一个基底,都叫做基向量.反思:空间任意一个向量的基底有 个.单位正交分解:如果空间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 ,长度都为 ,则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底,通常用i,j,k表示.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和向量a,且设i、j、k为 x轴、y轴、z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则存在有序实数组,使得,则称有序实数组为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