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对数函数6.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87863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2 对数函数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2.2 对数函数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2.2 对数函数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2.2 对数函数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2 对数函数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2 对数函数6.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2.1.对数及其运算对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利用对数的性质进行对数的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对数基本感念,得到对数的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和数乘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比于自然数的学习,先有数,再由运算产生一系列的数,得到一个完整的数系;对数的运算就是“类比教学”思想的一个体现和渗透;另外,对数的运算也是“类比”指数运算产生、得到并证明的知识重点对数加、减法运算和对数的数乘运算教学难点对数运算中加、减和数乘运算的公式逆向使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法、意图及多媒体回顾引入1. 对数:幂的结果所对应的指数,称为结

2、果的对数2. 对数的写法:若,则其中称为是对数的底数,叫做真数()3. 对数恒等式: exe:计算下列对数值:(1),; (2),解:(1), (2),Q1.通过一个例子简单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的值是多少呢?其中2叫对数的?4是对数的?Q2.对数中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恒等式,它是?上节课是怎么证明的?通过实例,回忆重点类比引出题目回忆指对互化的证明思路公式形成一、同底对数的加、减法1. 特例总结规律: 对数加法规律: 对数减法规律:2. 规律证明:设, 对数加法公式证明:证明: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又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Q1.我们的目的是想研究对数间最基础的加减运算,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能够得

3、到一些规律么?Q2.这个感性猜想一定成立么?能理性的证明么?Q3.直接证明有点困难,我们只知道指数的性质,那能用指数的性质去证明么?Q4.指数相加不太好,没运算规律,要是相乘就好了通过特例推广到一般情况指数的思路证明的前提是先要产生指数式公式形成故: 对数减法公式证明:证明: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又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3. 公式口诀: 加法公式:“对数和,真数积” 减法公式:“对数差,真数商” Q5.我说此时就证明完了Q6.那大家类似的去感受一下对数的减法公式么?Q7.能将发现的猜想证明了,就可以使结论公式Q8.这就是本节课最核心的两个对数运算公式(口诀正反可逆)此处可以简单的说一下哥德巴

4、赫猜想意义对数公式口诀公式深化二、同底对数加、减法的推广Eg:计算对数式:解: 1. 同底对数加法公式推广一:备注:同底对数加法公式的反复使用2. 同底对数加法公式推广二:当时,由推广公式一得:左端右端,故可得推广公式二:Q1.上面的两个对数运算公式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只是两个对数运算,若是3个、4个、个相加呢?Q2.为什么可以这样推广呢?怎么解释?Q3.若是再特殊点:,都相等,是常数,上述式子就是Q4.这个式子太漂亮了,居然可以将真数的指数直接放在对数外面先通过实例感受,在总结证明规律减法的规律留给学生总结例题解析【例一】计算下列对数值.(1) (2) (3) 解:(1) (2)法一:Q1

5、.那试着感受一下这个完美的公式Q2.使用定义可以做么?公式呢?那个简单?对比对数的定义,体现公式优越性例题解析(2)法二:(3)Q3.第三个可以使用公式么?那怎么算呢?(2)两种性质两种解法公式深化二、同底对数加、减法的推广3. 同底对数加法推广公式二再推广:求证:证明:设,则 左式;右式 故:左式右式,公式得证.Q1.第三个若直接使用公式结果一样么?那说明公式还可以推广能证明么?Q2.能证明么?发现问题,证明解决此处小结公式正反两个方面例题解析【例二】已知,计算下列对数值.(1);(2);(3)解:(1) (2) (3)【例三】计算下列对数值.(1);(2)(3).解:(1) (2) (3)

6、 备注:(3)题还可以采取课本中的解法,但技巧性太强,初期学不讲 Q1.通过几个例子简单感受一下Q2.如果将上述的字母换成是具体的式子就是一个计算题了Q3.最后一个很复杂,可以进行化简么?Q4.还有其他方法么?介绍对数平方的另类写法(3)法二不太好想到,可多提示公式的使用巩固练习课本P99中A14、B13B3课做思考题课堂小结1.同底对数加法公式;2.同底对数减法公式;3.同底对数数乘公式本课作业练习小卷板书设计3.2.1.对数的加、减法一、同底对数加减法(1) logaM+logaN=logaMN(2) logaM-logaN=logaMN二、对数加法的推广(1) logaN1+logaN2

7、+logaNk=logaN1N2Nk(2) 当N1=N2=Nk=M时,klogaM=logaMk复习回顾【例一】【例二】【例三】(通过电子黑板实现翻页)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设计理念1. 将课本中的对数的积、商、幂的运算,等式的右端入手,就可以看成是对数的加法、对数的减法、和加法的简化运算:对数的乘法,这样从学生得到认知角度更容易接受;2. 公式左右转化是一个时间和建立才能建立的一个过程,故上课只要起到一道作用即可;重点引导思路是加减到乘除;难点引导是乘除到加减的引导;3. 因为指数的运算性质都是同底对数的性质,故由指数产生的对数也只研究同底对数的运算;4. 从特

8、殊到一般的过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证明结论;5. 将题目改成是“对数的加减运算”,一是为了类比自然数的基础运算教学,二是为了强化学生对对数这方面一个难点的学习信心,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三是为了类比指数运算当中同底指数相乘等一系列的规律,起到对比强化的作用;学生反馈教学效果1. 对于公式的应用只能够熟练掌握上课推导的方向,如果方向相反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比较别扭,所以可以在习题的讲解的时候,多从另一侧出发来提升学生在这一部分的熟练度;教师评课1. 多说公式的名称,强化学生记忆,如指对恒等式;2. 在利用对数的概念计算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去拼凑底数,变成拼凑思想,在最后一道例题也可使用3. 板书书写的时候写上大前提更好一点.教学心理教师感悟1. 对于学生的教学,一定是站在他的角度,从他现有的知识点出发,在现有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踮起”脚够到这个知识点,则学生就会不断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一步努力的;作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