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868365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实践指导书课程代号:21050140总学时(或周数): 4学时适用专业: 2004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一、课程实践目的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的理论与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充分认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特点,能够对各种区域经济现象与区域所处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二、课程实

2、践要求根据本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本实践项目的基本要求:1、领会有关区位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理念,并能辩证地分析有关区域发展的现实问题。2、能较熟练地阅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件,并初步具有评判规划结果的能力。3、能将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调查区域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对区域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措施。4、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流程。三、课程实践内容 (一)选择一个研究区域的城镇体系(中比例尺)进行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的调查(本次要求是全省九个设区市,全年段按各自所在的设区市为大组,进而可按4-5人为一小组,选择其中某一个县(县级市)域工作对象,全为城区的不作为

3、本次研究的对象)(二)进行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建设1、 空间数据建立过程图研究区地图研究区文字资料数据整理输入地图Photoshop处理生成配准后的地理文件建立矢量数据库并按专题要素数字化建立属性数据库生成专题地图生成分析底图人口密度图城镇化水平分布图城镇中心度指数图进入CAD软件生成区位分析图职能结构分布图规模结构分布图空间结构分布图土地经济潜力分布图GIS软件配准或交通网络规划图2、空间数据库建立的主要内容要素类别数据层名称数据库内容描述数据类型 区域县域县域及其界线的轮廓特点面状乡镇域乡镇域及其界线的轮廓特点面状居民点城镇县、乡或镇人民政府驻地点状交通(除航空外)公路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和主

4、要公路(双线)、一般公路(单线)线状站点主要公路枢纽、铁路站点、河港点状双线河主要河流和双线水渠面状水 系单线河县内一般河流及单线水渠线状湖泊水库县内主要湖泊、水库或池塘,作供水资源分析面状旅 游景 点县内主要旅游点、名胜古迹点状*能 源水电站、变电站县内主要水电站、变电站点状电力管线县内主要传输电线力线状*文化社会、体育学校、医院、体育场所县内主要学校、医院、体育场所点状*防灾设施防洪堤县内防洪、泥石流、滑坡等设施线状*环保类固废处理场主要固废处理场所点状*其它注记注记点状说明:*能 源等要素可依具体情况而数字化。3、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内容(必须以最新统计数据为准)乡镇名称面积(KM2)GDP

5、或社会总产值或乡企总值(万元)总人口(人)城镇人口(人)人口密度(人/KM2)土地经济潜力(元/KM2)说明:城镇人口=建成区范围内非农业人口+农业农人口+外来常住人口;实在没有可用非农业人口指标(三)专题地图显示与分析1、专题图:县域区位分析图, 县城镇化水平分布图县城镇规模等级分级图; 县城镇中心度指数分布图县城镇职能结构分布图; 县总人口密度分布图;县土地经济潜力分级图; 县城镇空间结构发展分布图县交通网络规划分布图注意:除、图用GIS软件制图外,其余用CAD软件制图2、专题分析 结合县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该县城镇化水平差异、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职能结构分异、人口分布差异、土

6、地生产潜力分布、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指出当前的特点及原因,并根据可能的趋势规划未来城镇规模、职能、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四)实践成果县域城镇体系规模、职能、空间结构及交通网络专题制图及其分析 组员: (指导老师: )一、研究区城镇发展自然、经济、社会支撑基础分析二、研究区城镇发展的现状分析2.1 城镇的规模分布特征2.2 城镇的职能分布特征2.3城镇的交通及空间分布特征三、城镇的发展战略分析3.1城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分析3.2城镇的空间发展战略分析四、研究区城镇体系发展对策建议4.1 城镇规模结构的构思4.2 城镇职能结构的构思4.3 区域交通网络构思4.4城镇发展空间结构构思4.5各类城

7、镇建设的战略思想参考文献四、课程实践进度安排根据教学日历安排,集中完成课程实践任务在本学期的第14周至17周,以学生课外自主完成为主,课堂只作方法性指导,具体安排如下表。本次实践的实践安排详情表阶段时间主要内容形式指导教师第一阶段第14-15周(12.4-12.15)资料编写与实践动员课外课堂教学符小洪王 库第二阶段第16-17周(12.18-12.29)实践过程(包括地图与相应区域统计资料准备)与成果编制课外实验室教学符小洪王 库第三阶段具体再定考核(现场汇报与实践报告编写)学生成果展现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也可邀请其他教师参与.五、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 崔功豪等编著.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8、(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二)参考书 1. 崔功豪等编著.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宗兴主编.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3.李小建等著.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吴殿庭.区域分析与规划.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方创琳著.区域发展规划论.科学出版社,2001 6.魏后凯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7.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15%,分两部分构成:1、每组选一人作现场汇报并说明其实践区域研究的成果,占实践成绩的40%;2、每组按上交一份实践报告(含电子文档)和个人心得体会,占实践成绩的60%。七、本指导书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本指导书参照地理科学系关于区域分析与规划学科建设与教学计划及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具体内容则参照教育部关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及要求来写的。编制人:符小洪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