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8673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学之诸子百家:法家介绍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绩与才能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全部权。兴功惧暴,鼓舞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惊,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斗的成功。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见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进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进展而进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见。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挖苦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严密

2、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把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发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行考,卒于公元前233年。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说,而好着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于荀子。 韩非见当时韩国力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阅历好发空论的人。于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

3、死不恨矣。韩非的着作得到了秦始皇的赞扬。 秦国攻韩,韩王原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于是委派韩非出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李斯认为,韩非为韩国的公子,终为韩而不为秦,因此向秦王建议,既然不用韩非,不如诛之,以免后患。秦王以为然,下令治非。李斯则暗中差人送韩非毒药,使*。韩非怀才而不遇,终为自己的同学所杀。 商鞅 商鞅(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秦孝公时封于商邑,故名商鞅,号为商君。商鞅为卫国庶出公子,故亦称为卫鞅。商鞅先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才能而未得重用,向魏惠王推举商鞅。商鞅未被惠王纳用,待公叔痤去世后,闻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于是商鞅西入秦。 商鞅入秦后,秦孝公前后四次接见他。孝公不欲仁政德治的儒家之道,而信霸道,与商鞅的法家思想相合,并在秦国推行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 商鞅在秦国前后实行了两次变法,比拟彻底地废除了旧制度,实行了新制度,使得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等强国。其后,商鞅本人却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诬陷,被处以车裂极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