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与利率文档.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84936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价与利率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价与利率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价与利率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价与利率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与利率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价上涨的特点对照每次物价上涨可以发现如下特点:(一)相同点:食品类涨价成为拉动各时期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几次物价较大幅度上涨都是由于食品类中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诱发的,涨幅较大的年份与上年相比,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物价分别上涨6.5%、14.9%、22.1%、14.7%、3.9%、4.2%、2.7%,同时,这几年食品类价格指数分别为同比上涨10.0%、20.7%、27.4%、26.6%、12.6%、11.0%、7.2%,食品类涨价对消费价格总水平拉升的影响程度都在65%以上。由此可见,这两次物价上涨都是

2、以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为主,只是各时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二)不同点:上次大幅度物价上涨与本轮物价上涨比较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同。1、上涨原因不同。1992-1995年,我市物价大幅上涨,其涨幅最高的1994年为22.1%。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外贸热”和“房地产热”是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发展的两大明显特征。同时,在经济过热中金融行业有所失控。为此,政府再一次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打压物价。经过3年调控,1996年我市物价涨幅回落到0.4%。2007年以来又迎来了新一轮物价上涨。2007年我市物价(CPI)上涨3.9%,步入2008年,我市物价涨幅又创新高,同比上涨4.2%。这

3、一轮物价上涨,突出表现在猪肉、粮油蛋等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国际性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及货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等。2、表现形式不同。1992年-1995年的物价上涨是需求拉动性的通货膨胀,表现的是价格全面上涨。如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7.4%,居住类价格上涨 31.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7%。2007年以来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问题。其表现的是结构性上涨,201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2%,而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还在继续下降,如电视机、照相机、轿车和手

4、机等商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2%、7.1%、6.8%和 13.2%。3、内外环境不同。1992-1995年的大幅度物价上涨主要是我市对前苏联贸易升温、投资的过度膨胀所导致的。2007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对俄贸易大幅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叠加共同导致了流动性过剩,从而引发了较为严峻的物价形势。而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因此,这一轮物价上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伴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二、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比较二次物价上涨,特别是2007年以来本轮的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5、,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一)物价上涨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是物价上涨使城乡居民的名义收入增加。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改善了微观经济运行环境,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盈利企业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农牧民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特别是大幅上涨,国家必然会采取包括提高银行存款利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从而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从我市两次物价上涨的峰值年份来看,199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21.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1.2%;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4%,在岗职

6、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3.4%。二是物价上涨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和社会节约意识的建立。资源性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社会消费行为,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社会节约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缓解资源能源供需矛盾。近几年来,我市确立“生态立市”,注重科学可持续发展,万元GDP能耗指标逐年下降,“环保型”、“节约型”社会理念深入人心。(二)物价上涨特别是大幅上涨带来更多的是消极影响1、物价上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1)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长减缓。物价上涨虽然使居民的名义收入增加,但实际购买力增长并不快。物价上涨一般伴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冲减了农产品涨价带给农牧民的实惠。

7、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虽然达到了21.9%,但扣除价格因素后收入反而下跌0.13%,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在居民增加的收入中,有60%的收入被物价上涨所抵消。(2)居民财产缩水。物价上涨后居民储蓄保值效益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使居民的财产严重缩水。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居民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银行,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物价的大幅上涨,银行存款收益下降。2007年以来,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进入负收益时代。以2008年的一年期存款为例,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为2.79%,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只有2.

8、23%,如果再扣除4.2%的物价上涨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负1.97%,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其实际价值为10000-(100001.97%)9803元,其中197元无形中消失了。负利率使居民的财产缩水,实际购买力有所下降。(3)涨价后的几年居民收入增长减缓。物价大幅上涨后,国家会采取一系列包括收紧银根在内控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在控制物价和发展经济方面寻找平衡点,减缓经济发展速度,这样可能会影响今后几年居民收入的增长。1994年的通胀使以后几年的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明显下降,1995年至1998年的四年,与上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分别为-5.6

9、%、7.3%、9.2%、3.2%;2007以来的物价上涨也已影响到近几年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2009年实际增长6.6%,2010年实际增长6.1%。2、物价上涨对居民支出的影响(1)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从物价涨幅最大的峰值年份来看, 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31.9%,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31.3%,均为近三十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增幅高值年份。(2)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物价的较快上涨,对居民生活形成较大的压力,居民消费信心受到了很大影响。有购房或其他投资理财意愿的居民增加,将收入用于即期消费意愿的居民大幅下降,这对促进消费十分不利。(3)居民还贷压力增加。物价上涨

10、一般伴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高,这对利用消费贷款买房、买车的居民来说,银行上调利率将增加还款的负担。几年来的购房热使一些居民成为“房奴”,不但倾其所有积蓄缴纳首付款,并且在生活中节衣缩食,支付每月数额不小的分期贷款,日常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4)不同群体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变化。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涨主要特点为“结构性涨价”,即消费需求弹性小的食品、居住类消费品价格涨得多,弹性大的工业品价格涨得少;米袋子、菜篮子价格涨得多,高档消费产品价格涨得少;资源性、基础性产品价格涨得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价格涨得少。结构性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影响不同,承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

11、百元,对高收入家庭来说,压力不明显。但对每月千元左右收入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日常生活压力加大。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只能从与生存依赖度小、必需性差的消费中压缩开支,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等支出成为主要压缩对象,部分困难家庭有病不就医或直接自己买些药以减少支出。高收入居民压力不明显所以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了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如买辆车,原价18万元,现在只需16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弥补了家用的“额外”支出。低收入家庭维持日常生活已很困难,更谈不上购买高档物品,也就得不到降价的好处了。上述高低收入家庭支出的一增一减,进一步显示出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生

12、活质量的差异。3、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1)食品支出增加,恩格尔系数提高。粮食、肉禽蛋菜等食品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使需求产生较大波动。因此,物价上涨年份,反映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指出的比重)就会较上年同期反弹,如2007-2009年恩格尔系数为分别为30.32、41.04、33.39,较2006年的28.82有所抬头。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略有下降。(2)主要食品消费量减少。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减少。从记帐本记录来看部分家庭减少肉类购买数量和次数,有些家庭减少错季蔬菜和水果购买,改买时令,而且涨幅大的肉、蛋、油人均消费量下降。

13、 (3)食品涨价对不同收入群体影响各异。目前,我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总体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仍为生存型,生活处于温饱阶段。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小,替代效应不明显,不管价格是否上涨,都要消费。因此,价格上涨会使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低收入家庭因食品价格上涨而使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同比上升远大于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4、资源类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1)居民的居住和交通等费用增加。随着科技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对各种资源的依存度加大。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煤、水、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扬,使居民此方面的支出明显增长。有车一族费用

14、增加。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进入了普通居民的家庭。由于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使有车家庭的燃料支出大幅增长。以97#汽油为例,2007年初为4.72元/升,2010年12月涨至6.58元/升,上涨1.86元/升,按每车月均行驶1500公里计算,私家车主平均每月需多支出油费400元左右。(2)间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水、油、气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产品的成本,间接增加居民消费性支出。如:成品油价格上涨,导致各类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影响了肉禽蛋菜果等食品经营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其市场零售价格。水电油气价格的上涨也间接影响到旅游、餐饮等行业价格的上涨。资源性商品价格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

15、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3)低收入家庭影响更加明显。煤水电气等资源性商品是居民家庭最基本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我市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比2007年初上涨91.6%和 27.5%,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因此户均分别多支出800-1200元和11-24元。三、对策与建议物价的持续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力争把物价上涨对居民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确保农产品供应。要高度重视粮、油、肉、蛋、水产品等主要食品的生产,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

16、农政策,不断改善、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发挥公共财政支持畜禽产品、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的作用,对蔬菜等生产及贩运大户实行补贴,使蔬菜供应少受气候影响,保障鲜菜、肉禽蛋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供给不断档、不脱销,保持价格的平稳,进而保持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价格稳定。2、加强对市场物价监管,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有效抑制不相关商品跟风涨价,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要加强对市场物价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市场价格动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的稳定。3、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全民养老、全民医保机制,建立完善动态的物价与社会保障相联系的长效机制,及时帮助和救济弱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