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物流园区.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690761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物流园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物流园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物流园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物流园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物流园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物流园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物流园区.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讨论稿)现代物流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省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5年。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环境1、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促进了物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

2、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迅速,供应链管理逐步推广,物流设施和装备日趋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加快发展。这种国际经济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2、工业化加速发展促使物流业成为主导产业。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我省也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资源承载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逐步加大,为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现代物流业是工业化中后期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具有继续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越来越

3、多的工商企业通过分离物流服务等形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国家区域战略有利于物流业发展。2005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交通、通讯、能源和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目前国家正在研究中部崛起规划,将进一步出台促进政策,努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新的增长级。尤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加快产业梯度转移,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生产要素向中部地区转移。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中部地区自身优势的发挥,中部崛起战略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提供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二)发展条件1、经济实力增强。“十一五”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

4、,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8年,经济总量达到88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085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汽车、钢铁、有色、建材、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基本形成。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对物流业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拓展了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空间。2、区位优势突出。我省沿江近海、承东接西,地处长三角腹地,更位于我国三个最大、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所构成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物流的辐射和集聚功能显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为适应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国务院同意在我省设立皖江城市

5、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使我省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将为我省现代物流业带来新的良好发展机遇。3、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08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8.2亿元,比2000年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2.7%。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32%,占GDP的比重为6.85%。2008年全省货物运输量9.23亿吨,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公路、水路分别增长13%和17.9%。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9.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73亿吨,比上年增长10.4。全省共有运输、仓储及综合物流企业20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多家,形成了安得物流、迅捷物流等一批有较

6、大影响和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4、物流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公、铁、水、航空运输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2008年底全省铁路通车里程2878公里,居华东首位;公路里程14.88万公里,密度高出全国一倍,其中高速公路达2506公里,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拥有长江、淮河两大黄金水道和四个一类口岸,通航里程达5596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提升了安徽的航空地位。仓储设施方面,除传统仓库外,近年还建设了各类专业仓库,如粮棉油仓库、恒温恒湿仓库、冷藏仓库、危险品仓库以及自动化仓库、高层货架立体仓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2008年末,全省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1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

7、38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15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7万户,比上年增加30.9万户。电子商务、电子口岸等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物流园区建设起步,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5、物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家建立了推进物流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物流业发展九大重点工程。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逐步重视物流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开始摆上一定位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统计和标准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启动。(三)面临

8、问题1、体制机制存在障碍。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阻碍着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导致物流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尚未落到实处。2、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自身服务功能不全,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乃至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新兴业务未能充分展开。供应链管理、对生产企业流程再造等高端物流服务项目基本是空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3、物流人才紧缺。我省和全国一样,物流人才缺乏。物流研究和教育培养滞后,尚未形成

9、完整的教育体系,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省大部分高校尚不具备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能力,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4、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冲击较重。金融危机已对我省物流企业产生较大压力。物流市场需求萎缩,企业订单普遍下降,有的降幅超过20%,国际欧美地区订单下降40%。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运营较好的企业的利润已被挤压在2%以内。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并且物流企业垫付资金回笼较慢,导致部分企业经营难以维计。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

10、络,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物流资源,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主体,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物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基本原则1、政府规划,市场主导。政府加强规划引导,扶持重点物流工程项目建设,着力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2、整合存量,优化增量。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增量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本着节约用地、节约用能、节约用水的原则,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

11、持续发展能力。3、统筹发展,突出重点。要结合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体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物流枢纽发展和重大带动项目的建设。4、技术先进,安全实用。大力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物流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物流成

12、本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与长三角对接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品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一批物流园区,构筑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枢纽,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三、空间布局(一)发展三大物流区域1、合肥物流圈。主要依托和服务于省会经济圈,包括合肥、淮南、巢湖、六安、滁州市5个省辖市及桐城市。建立跨区域的全国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汽车、家电、化工、机械、电子、能源、农产品等物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2、皖江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主要依托和服务于皖江城市带,包括马鞍山、芜湖、宣城

13、、铜陵、池州、安庆、黄山7市。建立区域性、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相连接的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钢铁、汽车、建材、化工、冶金、食品、纺织服装等物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加强出海物流通道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3、沿淮物流产业带。主要依托和服务于沿淮城市群,包括蚌埠、亳州、阜阳、淮北、宿州5市。建立区域性、面向黄淮海地区的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机械设备、农产品、玻璃、建材、纺织服装、化工、食品、日用消费品、农资等物流,形成公路、铁路联运为主、兼有水运的物流体系。(二)构筑五大物流枢纽1、合肥物流枢纽。合肥公路、铁路交通极为发达,有

14、四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会聚于此,在国家公铁交通网中处于枢纽地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将强化其空港地位。合肥是国家科教基地之一,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强。合肥是我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支柱产业,预计到2010年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20%。依托合肥交通区位和技术优势,以公铁联运和航空运输为重点,规划建设合肥空港物流园、合肥保税物流中心、合肥铁路集装箱物流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发展面向全国跨省区的物流分拨配送,建成重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2、芜湖物流枢纽。芜湖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公铁水综合交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好,外向度水平较高,已成为吸引长三角

15、特别是浙江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发挥芜湖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江海联运和服务外向型经济为重点,规划建设保税港区、对非出口商品配送中心、出口加工区、裕溪口煤炭配送中心等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大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服务皖江城市带、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3、安庆物流枢纽。安庆位于三省交界,公铁水运都很便捷,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基础较好。发挥安庆的区位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建成服务皖西南、面向皖鄂赣的区域性物流枢纽。4、蚌埠物流枢纽。蚌埠是京沪铁路上的重要枢纽,铁路、公路、水运也较为发达,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型城市,形成了化工、设

16、备制造、玻璃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烟草等优势产业。发挥蚌埠区位和交通条件,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建成服务皖北、面向淮海地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5、阜阳物流枢纽。阜阳是京九线上的重要枢纽,国土面积较广、人口众多,农产品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发挥阜阳的区位交通和资源条件,依托京九线和高速公路网,围绕食品加工、特色农业、商贸和农资流通,加快培育物流主体,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服务皖北、面向中原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三)建设五大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发挥铜陵铜冶炼、铜产品深加工及化工优势,建成以铜及铜商品、化工为特色的物流中心。依托两淮(淮南、淮北)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基础,建成以能源和重化工产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宿州是我省农业大市,粮食、棉花、水果、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农副产品深加工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将宿州建成以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为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