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68038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填空。(10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李商隐夜雨寄北)(2)_ ,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予独爱莲之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4)后值倾覆,_ ,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5)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是源自诗经蒹葭中“_,_”一句。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芳馨(xn) 亵渎(d) 寒噤(jn) 豆蔻年华(ku)B荣膺( yng) 恣睢(su) 嗔

2、怒(chn) 锲而不舍(qi)C愧怍(zu) 剽悍(bio) 轩榭(xi) 戛然而止(ji)D遒劲(qi) 哂笑(shn) 娴熟(xi n) 广袤无垠(mo)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 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 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运用至少

3、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以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某中学对该校300名八年级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生”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如下: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生 情况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原因 事迹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能表现个性 品味不高 请你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以上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二、阅读(45分)(一)阅读

4、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1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忌不自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能讥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遥闻深巷中犬吠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我孰与城北徐公

6、美?8.齐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原因来自于邹忌的一句结论性的话:“” 齐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最终效果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9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的道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分)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刘彦敏王书生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

7、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

8、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研究,对本土的研究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

9、难以成为一个清静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心像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研究,做点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载光明日报2007年2月6日,有删改)10有人认为文章第自然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分)11.请依据本文的主要观点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分)12.请依据本文

10、的主要观点为本文再补充一个道理论据。(分)13.文章引用了哪些论据作为论证中心的材料?请你分别归纳出来。(分)(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分)成全一棵树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

11、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

12、桶水。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几十年过去了,拐腿

13、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他一下子怔住了。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