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65862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时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问题导学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人民温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有哪些主要变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问题2: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发生了哪些变化?各阶段有哪些主要特征?知识梳理1.历史性变革(1)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跃上新台

2、阶;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2)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开启新征程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3、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1)“五位一体”是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现在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

4、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2)“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思维辨析判一判:(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保持中低速增长。()(2)新时代,党和国家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

5、人民踏上新征程,迎接新任务,实现新目标。()(3)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任务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案(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探究活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情景: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7、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问题探究:(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

8、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了怎样的新安排?提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9、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

10、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我国经济一

11、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我国目前处在供给充足的过剩经济状态A B C 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吗?(3)我国目前是处于供给充足的过剩状态吗?提示:(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2)不是。(3)不是,我国目前是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真正能满足消费者的有效供给不足。答案C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制定出台了16个中央“一号文件”。每个各有主

12、题:2004年主题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6年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2008年主题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主题是改善农村民生,2012年主题是农业科技创新,2014年主题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主题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主题是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17年主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1月3日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

13、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思考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16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意义。解读中共中央从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六年发布了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16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即农村、农民的变化就是中国社会的变化。从20

14、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到2019年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恰是中国人民富起来到要求美好生活的节点。答案16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从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到2019年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中国人民富起来到要求美好生活的节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5、;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点一历史性变革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所取得成就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高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差距基本消除A B C D答案A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不选;错误,错在“收入差距基本消除”。故本题答案为A。2十八大以来,我国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A B C D答案B解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确切题。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