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59980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蒙昧中的觉醒2.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主张;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观点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世界是什么?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的剖析,感悟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在理解“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体会哲人的人格魅力,加深对人的价值的思考,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2、学重点: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价值的阐述教学难点: 对“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的深入理解 导入: 关于“人文精神”的研讨,是现今人类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都在试图解释这个世界,思考着“世界是什么?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一、世界是什么?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远古时代的人类对“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解释充满了神话色彩,相信神灵掌控着人间的一切,世界是不可知的,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直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希腊人开始重新解释这一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也就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 在今

3、天看来,去探讨这一命题的合理与否意义不大,这一命题的提出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他对世界的解释从神转向了自然界的物质。这一说法是否成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世界本原归于自然,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不带神话色彩的世界本原说,从而否定了神的至高无上,原来世界是可知的。 为何当时的泰勒斯会有这样的认知呢?我们在必修一中学习过古代希腊,这其中会有什么联系吗?引出“海洋文明” 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什么? 自然界存在着万事万物,人类也是这其中的一个种类,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什么? 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探究1: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如何理解? 人

4、类的主体地位;怀疑神灵、否认权威;第一次把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探究2:公元前5世纪左右,为何会兴起以普罗塔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与普罗塔格拉同一时期的是雅典城邦的执政官伯里克利,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其中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邀请学生情景模拟“两个公民的对话”,回顾雅典民主政治的状况。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公民辩论才能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呼唤着教授辩论的教师的诞生,于是智者运动兴起了。(印证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互作用)再次审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普罗塔格拉究竟强调人的哪方面能力?引出材料:感觉决定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两

5、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样,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说明了这个观点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普罗塔格拉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认识自然。但是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所以可以为所欲为,这就为一些不良的行径披上了合理的外衣,这一命题充满了功利性。这样的社会安全吗?幸福吗?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进入了鼎盛,之后,民主政治慢慢衰弱,沦为了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社会秩序混乱。普罗塔格拉强调的是个人的尺度,对整个人类而言,有没有共同的尺度?引出道德标准。人是社会人,苏格拉底一直在思考人在这个社会群体中的意义是什么?引出“人为什么活着?” 三、人为什么活着? 苏格拉底认可“人是万物的尺度”,人

6、处于世界的主体,那什么样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呢?苏格拉底的思考从德尔菲神谕“认识你自己”中得到了灵感,他对此的理解是“我越认识我自己,越觉得自己一无所知”,人类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当人类承认自己的无知后,才会有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人类去求知的本质就是获得美德“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这句沉甸甸的命题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不足,强调了人类的道德。苏格拉底通过理性思考得出了这些命题,不被神灵、权威所束缚,所以“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感悟历史苏格拉底之死坚持独立思考的苏格拉底终于不被当时的雅典容忍了,在他70岁那年被当时已经堕落的雅典陪审法庭以不敬神和

7、腐败青年两项罪名判处死刑,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如何在无条件服从城邦法律的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理性呢?这个普通人很难做出的抉择,苏格拉底做到了。公元前399年的一天,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位70岁的老人在监狱平静地喝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本可逃离,但自愿选择死。在他看来,守法与正义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判决不公,公民也应无条件遵守,这是对法律虔诚的信仰;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又成了他精神不朽的出发点,他以自己的生命为牺牲,在真理祭坛上为他在后世获得了永恒的尊崇,成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源头。(“不自由、毋宁死”的第一个伟大实践者) 斯多亚学派继续在思考着前人们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既然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既然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生而平等。介绍塞内卡和西塞罗课堂小结:什么是人文精神?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阶段如何?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觉醒,人文精神会不断发展,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在近代大放异彩。 到了17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对人类自由、平等的思考进入了社会制度的层面。 我们来思考一下同一时期的东西方思想发展情况课后思考:对比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