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57379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摘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将语、数、外三门作为必考科目,其余科目如: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科目一律作为选考科目,考试评价的基本模式沿用一门一清的方式进行。这一历史性的巨变,使得高中教育教学的整个生态系统将发生质的变革。学校班级管理的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评价考核的模式等,都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能游刃有余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科任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抓手。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辨析;高考一、培养学生史料辨析的能力的重要意义1.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

2、本领在平时听评课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历史老师在带领学生梳理课本知识时只注重正文知识的整合和解读,而认为的忽略了小字部分和课外拓展知识部分。这种一点带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譬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课本上为了阐明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的历史演化过程,运用了不小的篇幅在教材的小字部分在尧舜时期,禹是如何凭借个人威信取得统治地位的。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王朝和王位世袭制。教材为了阐述在我国商夏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统治者是如果获取统治合法性的这一问题。在教材的小字部分专门介绍夏商时期的鬼神观与“占卜

3、”、“卜辞”、“卜”等概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知识,使学生更加清楚史实本身的原貌,有助于提升学生解读史实的本领。2.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历史中,但凡历史成绩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对历史史料、史实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3.注重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域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不仅仅强化考试的科目的变化,而且从知识的架构、内容、范围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体制将会越来越注重受教者的主观选择,未来的学

4、校教育将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推出可供受教者选择的文化模块,历史科目也不能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教师问起学生有关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等著作的内容时,班上的学生几乎都不知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览相关的历史原著。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解读历史原著的能力过于淡化,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只知其“表”而不解其“实”。学习历史只是一味的应付平时的学业能力测试和高考。二、提升学生史料辨析能力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史料浩瀚如烟,即使我们每个个体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览而不能洞见全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阅读、整理各种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重点合理分类,如若不

5、然,就会徒劳无攻、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科学的方式、方法合理的研读史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当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非常难过,他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了;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就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了!学史、读史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意义重大,也对我们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价值观的确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在考察学生史料掌握情况的时候,不仅注重文本内容本身的考查,对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历史规律、价值取向、人文情怀等方面也作为重点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潜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譬如:2022年高考海南历史试题第32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是针对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设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