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56491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诗词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4、诗词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4、诗词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4、诗词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4、诗词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诗词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诗词五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意境3、品味字句教学重点1、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2、记住诗词中的千古名句。教学难点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以及它在后世的意义衍射效应;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前置美。1、安排说话。2、综合点评。3、由说话引入课文。二、欣赏美。1、重点字词。2、课文内容与情感。3、学习心得体会。三、创设美。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课文的视屏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合作美与展示美。(一)、赏析使至塞上1、了解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2、”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清新飘逸的山水诗迥然不同。 2、理解诗意3、赏析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一色、荒凉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长”字便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与“直”都用得逼真传神,无怪乎红楼楚里说“合上

3、羽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观。要说再找两个字来换这两个字,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

4、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4、朗读背诵(二)、赏析泊秦淮1、知人论世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

5、,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人。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

6、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诗人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等。 第三类,写景抒怀,纪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乐游园、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题桃花夫人庙和月诗,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家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囚犯的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第五类,

7、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看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华横溢,又善于吸取前人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洪亮吉说得好:“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见北江诗话)。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

8、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杜牧既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见闻;既长于舒徐宛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对照手法,又巧以数字入诗。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彩,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 2、理解诗意建康(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

9、立,是当时豪门的游乐场所。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3、赏析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

10、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4、朗读背诵(三)、赏析无题

11、 1、说说作者 2、理解诗意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另一种可能是:此诗并无本事,只是作者抒写一种经过概括、提纯的生活体验,或者是爱情体验,或者是友情体验,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则是托男女之

12、情而寓意人生。总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3、赏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五、升华美 实践美。 4、朗读背诵第二课

13、时一、前置美。1、安排说话。2、综合点评。3、由说话引入课文。二、欣赏美。1、重点字词。2、课文内容与情感。3、学习心得体会。三、创设美。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课文的视屏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合作美与展示美。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课文的视屏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赏析浣溪沙 1、了解作者晏殊,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2、理解词

14、意晏殊词珠圆玉润,和婉明丽。晏殊的精神生活潇洒出尘,优裕的物质生活自然难以满足他渴望探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心灵。他敏感的心灵常常无端地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他善于从繁盛中体会孤独,在歌乐中品味空虚,在圆满中体会不圆满。于是一缕轻烟薄雾似的哀愁就涌入笔端,化为幽怨深至的小词。这首浣溪沙大约正是写于某次宴饮歌乐之后。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把酒而唱新词,本是开心的雅事,但却忽然想到节气可复而人生不可复,亭台依旧而人之岁月已逝,遂对乐景而生悲怀。这是晏殊式的人生反省,在不经意间淡淡泛出,却强烈地撞击着智慧人类的心灵,引发人灵魂的悸动。晏殊冷静地深思,当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感觉掠过心际时,他没有绝望,只

15、是一缕高贵的感伤。 3、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