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55736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资0951孙文进9111095242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是: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即一般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会一生在一个公司就职,除非公司破产,否则从不跳槽。年功序列是指一个人的工资和福利会随着就职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就是说工龄对一个人的收入影响很大,在这个意义上,中途离开一家公司会给自己的经济收入带来很大损失。日本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认为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团队合作协同对于业绩的重要性,而比较漠视个人的表现和作用。日本的家族企业自诞生以来,虽一直秉承“单子继承制”,但并不等同于中国宗法制度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了在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日本家族企业往往会

2、通过招赘女婿、收养养子等做法,在不分割财产的“总有制”前提下,将没有血缘关系的才干之士立为一家之主。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涩泽荣一甚至收养过仅比自己小两岁的“养子”。即使在赫赫有名的“平成景气”时期,将家业传给非亲生儿子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比例高达25%-34%。现在,松下电器、丰田汽车这样大公司掌门人也都是入赘女婿出身。这种特有的“单子继承制”其实已经包含了优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家族企业的社会化,突破了狭隘的家族牢笼,加上30年代后职业经理开始普遍取代原来的“番头(掌柜)制”,进一步为家族企业传承百年夯实了基础。既然是家族企业,所有员工就成为了“家族成员”,理所当然地形成“终身雇佣制”和“年

3、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并不等同于“铁饭碗”,只是劳资双方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默契,一种双方终身承担的义务。这种制度能够给员工以很强的安全感。作为雇主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解雇员工。大名鼎鼎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大萧条期间宁可减产一半,工人只做半天活,也不解雇一个员工,一时被传为佳话,而员工则会感恩戴德地将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庭,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与终身雇佣制相配套的就是“年功序列制”。即企业员工的地位和工资待遇会随着“年功”的积累而提高,鼓励员工长期留在企业工作,不仅增强了企业人事结构的稳定,而且更强化了企业内部的家族气氛,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了大面积“跳槽”,降低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成

4、本,对企业稳定发展极为有利。员工们受到的激励不仅来自于终身雇佣的保障和年功序列的激励,还有“禀议制”带来的归属感。决策者将意向作为“禀议”文件下发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后汇总,这种从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不但可以把争论解决在决策之前,保证了群体的亲和力,还体现了职工的价值和责任,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很多日本百年企业仍然坚持这种看似费力、费时的决策体制,大量来自基层的合理化建议通过禀议制被贯彻到决策中,从纵向上维护并加强了企业的集团意识。稳定的代际传承和人事制度使日本企业具备了超稳定结构,在这种超稳定结构下又形成了日本长寿企业特有的以严格的家训、家宪、家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5、类似“番头制、莫谈国事、不得从事娱乐业”(锅屋企业)、“不可乘一时之机为急功近利而铤而走险”(住友集团)、“经商如牛垂涎细长,如牛行路步步扎实”(奈良县食品企业),“不可盲目、不切实际多样化经营”(金刚组)这样的家训警句,已成为多数家族企业的金科玉律。细水长流,连绵不绝,不追求眼前利益的经营理念,使日本的家族企业很少跨界经营,借用杰克韦尔奇的话说,就是“争取做到本领域的第一、第二,然后再说其他”。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金刚组,除了短暂从事过现代民用建筑行业之外,一直坚持用传统技法修建日式寺庙、园林。即便是住友这样的巨型家族企业,也主要通过技术进步逐渐完成转型和业务拓展。从最初的铜矿开采,到铸币

6、、到货币兑换,到金融行业,再到各种大型挖掘设备的研发生产,再到精炼行业,住友的每一次升级并不依赖所谓的“眼光独到”或跟风而动,而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步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用百年时间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为企业赢得了社会信赖,这种信赖成为长寿家族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上世纪80年代末,在引发超过日本20万家企业倒闭的平成大萧条中,超过一半的长寿家族企业的业绩持平甚至获得了增长。无论是“单子继承制”、“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还是家训族规,这些长寿密码之下无不隐藏着儒家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精髓,他们保持了家族内部的活力、企业运作的稳定、确立了发展的方向。企业依靠“仁爱”、“贵和”

7、等原则,将修身(注重员工终身培训)、齐家(单子继承制与终身雇佣)和治国(对社会负责)三者紧密串联起来,在内部保持了纵向的和谐和横向的弹性,形成了企业“慈”、员工“忠”的日本长寿企业特点。对比西方的超越型文化,这种充满韧性的企业制度体现了东方的包容性,有助于抵消外界变化的冲击。让人困惑的是,从文化、伦理道德角度看,儒家文化在日本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样隶属于儒家文化圈的其他东亚国家并没有从中获益。甚至,五四运动以来,儒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堡垒,每每被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加以批判。虽然,新儒学的产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到自己文化内核的缺失,但在学界之外并没

8、引起相应的重视。反观正在走向前台的中国家族企业均分制的继承方法、总经理董事长一手抓的人事体制、极低的员工忠诚度都让我们相形见绌。在此基础上,有人认为日本的商业精神是“武士精神与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产物,则显得不无道理。武士精神的不屈不挠推动了日本商人开拓进取,而儒家思想中的诚信仁爱观念又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自制力。现代中国倡导的“儒商”概念,其实一直以来就在不断地塑造着日本的长寿企业,成为日本商人击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定律的原动力。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会有太大区别,如何在传承中发展才是最大的挑战。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中国家族企业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持久的生存能力。“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人在表达了对商人铜臭味的鄙视之后,忽略了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于是商人被等同于为富不仁的暴发户;作为学生的日本人却对其进行了重新解释,将中国知识分子的“修齐治平”统一在商业运作中,证明了道德、责任和财富也许并不是那么水火不容。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 Word版 可自由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