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54797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主备人:刘素梅、刘艳岩 审核人:刘艳岩 班级: 姓名: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考点细化预测】 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地球仪、纬线网、球面距离、方位3.地图三要素、地形剖面图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3.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4.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1.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2.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

2、,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3.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3. 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结合宇宙探索考查与地球的特殊性相关的知识。 2.结合能源等热点问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

3、响。 3.以区域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切入,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构建知识体系】【梳理重点知识】一、地球1经线和纬线长度的对比纬线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 ,赤道最长,约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南北纬60纬线长度约为赤道的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2. 经纬度的划分:以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南北纬030为低纬度, 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 之间为热带, 之间为温带, 之间为寒带。3经纬网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

4、线长度约为 千米。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上,经度相差n的纬线长度为111ncos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为 千米。(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判别内容判断方法南北方向两地同为南(北)纬,度数大的位于 (北)方;一地位于南纬,另一地位于北纬,位于南纬的在南方,位于北纬的在北方;南(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北)点,其四周都是北(南)方 东西方向判断时要取两地间的 弧确定东西方向;两地都是东(西)经度,度数大的位于 (西)方;一地位于东经度,另一地位于西经度,若两者经度之和小于(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在 方(西方),位于西经度的在 方(东方)。 (3)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是通过这两

5、点的大圆的“ 弧”部分长度。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 点为最短航程。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则过两点的大圆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A若同在北半球,则经过两点的大圆向 (南or北)凸;B若同在南半球,则经过两点的大圆往 (南or北)凸。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二、地图:1.地图三要素 、 、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 、 。3.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

6、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内容越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 ,内容越 4.经纬网与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小的关系: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 (如图:乙丙甲),比例尺越 (如图:甲丙乙)。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 ,比例尺越 (如图:甲的范围大于乙,甲的比例尺小于乙)。三、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大气透明度。如为什么青藏高

7、原太阳辐射最强? ; ; ; 。2.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气候状况。3.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增多,会造成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 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 ”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 现象。【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其应用【知识归纳总结】1.经纬网的判读要领

8、: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2.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如右图(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技巧归纳总结】 对称点(对跖点)的确定(1)对称点,就是我们站在地球上,和我们“脚对脚”的地方。换句话说,

9、也就是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和地表的两个交点。(2)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对称原理。如A点(35S,20W)和B点(35N,160E)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关系:第一,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第二,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一定位于该点所在经线的正相对的经线上,其经度数与已知点互补,即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互对应。如北京(40N,116E)的对称点是(40S,64W)。【高考题演练】(2010 北京)图1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12题。图1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B5 C8D102图上标出的经纬

10、网格区中 ( )A与都处于暖温带B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小C从春分到夏至,比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从夏至到秋分,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针对训练】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 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3)从E点到F点的最短航线是( ) A先西北后西南 B先东南后东北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北后东南考点二:比例尺及其缩放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

11、尺(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放大(缩小)到的倍数)2实地面积=原图幅面积1/(比例尺放大(缩小)到的倍数)2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思考:如果原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放大2倍,则放大后的实地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内容更加详细还是简略?【高考题演练】(2010 天津)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

12、文材料,回答第3题。3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针对训练】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47题。4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5该地地形主要是 ()A.低山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6当教堂的影子偏向甲地时,最可能为该地的(均为地方时) ()A9:00 B12:00 C15:00 D18:007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二倍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四分之一70-80N,157W-81E 12个测站线归回南铁矿图 例120E20S年平均气温()年份200720021997199219871982197719721967196214.014.515.015.516.016.5图8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