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506874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尹珍与南川(回顾历史品味南川三).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历史 品味南川(三)尹珍与南川(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卢华丽)南川城西龙济桥东有一尹子祠,为清光绪五年(1879)为纪念东汉学者尹子来县设馆讲学所建,为南川古文化发祥地。尹子何许人也,南川何以为其修建专祠供奉?据晋华阳国志南中志牂牁郡载:“明、章之世,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痒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材。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以经术选用,历尚书丞、郎、荆州刺史。而世叔为司隶校尉,师生并显。”经查,尹子原名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生于公元79年,出生豪门,少时聪颖好学。公元99年,尹珍自感家乡荒僻,文化落后,赴京师洛阳拜许慎(字

2、叔重,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誉,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至今被视为汉学经典)为师,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所以尹珍是西南地区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先行者,后来尹珍成为东汉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公元107年,尹珍回到故里,先后在南川、綦江、正安、绥阳等地设馆教学。“一尹子而綦江、南川、正安、绥阳、桐梓皆附之”(光绪南川县志文社)。尹珍“教其耕稼,制其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尹珍声名远播,地方官以其精通五经文字,选入文学科向朝廷举荐。永

3、兴元年(153年)学者应奉任武陵郡太守,尹珍虽年已古稀,但精力充沛,慕名就近前往师事应奉,学习图纬。不久汉廷任用尹珍为尚书郎,珍应诏出仕,官至荆州刺史。尹珍功成名就,但年老体弱,遂辞官还乡,重操旧业,将原学馆改名为“务本堂”,矢志育人。公元163年病逝,葬于务本堂后,卒年84岁。尹珍“北学中原,还以教授,南域始有学焉”的壮举,开启了川黔一带文化教育的先河,对当地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争相为其修建专祠常年奉祭。1879年,南川知县黄际飞、举人徐大昌在尹珍于城西龙济桥畔讲学处建尹子祠,“祠外另除一室,为公长生禄位,志不忘也。”、“而必祠尹子者,以南域人知学自子始也。”(光绪南

4、川县志文社)华阳国志载尹珍为毋敛人,而毋敛为何地,史书不详。“梁、陈以后,中原板荡,夜郎诸郡邑悉窃据于充爨诸蛮,牂牁且沦于夷,何论毋敛也?唐祖承隋,驱除诸郡,而毋敛一邑,不见于史”(清赵遵律尹珍考)。由于毋敛“不见于史”,千百年来人们围绕尹珍籍贯问题进行了广泛争论。嘉庆四川通志认为,尹珍为南川人。四川通志杂类载:“汉,尹珍,南川人。从许慎受五经还,巴渝之人始知学。”光绪南川县志将尹珍列为县内仕宦的第一人。在清光绪五年创修尹子祠时,南川在尹子祠旁修有“汉儒尹珍故里碑”(见清代南川尹子祠图)。光绪南川县志对尹珍墓也有记载,“今查遵义正安州新州里,去县界十里,有墓存焉,并其讲学地为务本堂。岂当时原属

5、县治而后有沿革欤?抑流寓讲学遂卒而葬此欤?”而清代綦江县志认为,尹珍系綦江县人,绥阳县志则认为,尹珍为今绥阳县人,正安州志认为,尹珍为今正安州人。历代史家们经过认真考证,现认定尹珍为今贵州省正安县新州镇人,新州镇汉时称毋敛坝,距南川合溪镇仅十里路,如今新州镇还留有尹珍讲学的“务本堂”,存有清咸丰十年刻的务本堂碑、尹道真故里碑及尹珍墓。为何四川通志将尹珍误认为南川人,光绪续修正安州志认为,“今先生祠、墓在正安境内,而于南川、綦江两县实近。”清南川举人袁谒如尹珍考认为:“然则以为先生为綦、南两邑人者,虽旧志之误,要无非后人公好之心所感而动焉者也”,“安知当日先生教授之时,黔蜀两地相接,其栽成乐意之至意,不风动乎綦南两邑之人也?”(民国南川县志吉礼。在尹珍文化的影响下,千百年来南川人民世世代代继承着赋诗填词写文章、习书画、崇尚科学、喜爱读书的优秀美德,不计其数的有识之士于“蛮荒之地”勃然崛起,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盛况。如在现当代南川就涌现出了王鼎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洪流(国家一级美术师)、唐大同(一级作家)等优秀人才。勤劳勇敢的南川人民顽强拼搏,励精图治,铸就了南川今天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