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49151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梢青(铁马蒙毡)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雄悲歌动山河诉衷情柳梢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两首爱国词的爱国情怀;2、学会披文入情,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3、通过教师引导能归纳出爱国词常见的情感主题;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诉衷情,运用所学方法能自主学习、鉴赏柳梢青。【学情分析】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并且在此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对爱国词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是借班上课,上课班级为中山市实验高中高二(10)班,理科重点班,师生第一次见面,学生上课前先完成了简单学案。【教学内容分析】爱国词四首是高二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拓展阅读专题中的内容。其中包含赵鼎的鹧鸪天、张元干的

2、贺新郎、陆游的诉衷情和刘辰翁的柳梢青。这四首词或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悲痛,或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或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本节课选取了诉衷情和柳梢青两首词,因为其是拓展阅读,所以不一一作精讲。【教学环节与活动】一、课前活动:欣赏精忠报国mv环节目的:观看视频,倾听音乐一方面可以缓解紧张、活跃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铿锵豪迈的音乐声中感受一种爱国情怀。二、导入(小游戏:名句接龙)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小楼一夜听春雨

3、,深巷明朝卖杏花。环节目的:名句接龙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张的情况回顾旧有知识,也有助于从他们熟知的陆游的诗歌导入第一首爱国词陆游的诉衷情。三、初步感知环节目的:此环节通过全班齐读,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知这首词,为后面个人读打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对这首词的熟悉情况。四、理解鉴赏 (一)教师引导理解鉴赏诉衷情知背景:南宋危急,诗人被迫闲居抓词句:“觅封侯”“戍梁州” “梦断”“尘暗” “未灭”“先秋”“空流” “心在天山”“身在沧州” 定情感:豪情壮志、壮志难酬、不满、无奈、不甘 辨手法:对比、虚实结合、用典 环节目的:学生要理解一首诗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知人论

4、世”和“抓关键词句”是常用的两种。“知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奠定基础,“抓关键词句”有利于学生批文入情。“知背景”和“抓词句”后“定情感”就水到渠成,学生如果能通过前面两个环节归纳出这首词具体的爱国情感体现为什么情感,那么说明学生就理解了这首词。“辨手法”是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要能鉴赏出诗词的艺术手法。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二)学生自主解读鉴赏柳梢青知背景:南宋沦亡,诗人隐而不仕抓词句:“马蒙毡”“灯洒泪”“愁城” “番腔”“戏鼓”“不是歌声” “独坐青灯”“想故国” “山中岁月”“海上风情” 定情感:悲伤、深切怀念、不满与排斥、忠诚 辨手法:对比、

5、虚实结合、 用典、拟人 环节目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学会解读和鉴赏同类型的诗词,巩固前面所学方法。五、感受朗读(一)感受:播放朗读环节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听示范朗读进一步感受两位词人的爱国情怀。(二)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朗读。环节目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是作者生活的缩影和心灵的透视,几乎一字一句都经过了情感的历练和灵魂的淘洗。学生刚刚通过对词句的分析了解了陆游和刘辰翁两位英雄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通过朗读与作者对话。六、思考总结(一)爱国词常见主题:1、收

6、复中原、抗金报国的英雄斗志。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深沉悲慨。3、对故国的无限深沉的怀念。4、对朝廷的嘲讽与抨击。(二)爱国词常用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环节目的:鉴赏一首诗词,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情感方面和理智方面。在情感方面,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作者发生某种共鸣,因而喜欢这首词,喜欢读文学作品。在理智方面,能看出文章的妙处所在,能理解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得到一种求知的满足、智慧的快乐,因而喜欢这首词,喜欢读文学作品。七、课堂结语我喜欢陆游,喜欢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喜欢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我喜欢刘辰翁,喜欢他对故国怀念之深沉,我更喜欢他们的词作,因为他们把忠诚都融化在作品中。【教学

7、评价】本节课获得教研员和中山实验中学等四校听课老师的认可。本人认为有以下优缺点:1、优点:能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能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特别是教师示范朗读更是得到听课老师们的肯定;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缺点:课堂节奏没把握好,诉衷情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后面要让个别朗读和爱国词主题总结没时间展开;课堂语言不够简练。教学资源:1、两首爱国词鉴赏诉衷情明确:“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写自己报效祖

8、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觅”既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功名的急切,也写出了词人自许、自负、自信和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梦”指的是词人北上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关河梦断何处”一句,语势急转直下,由先前的慷慨激昂,转为伤感悲凉,年轻时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而且也写出了心情的郁闷与惆怅。补充: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

9、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选自战国策)仿照补充的内容,结合陆游的生平和南宋的背景,补写陆游的感慨。 “此乃庸君之罪也。”导致陆游壮志难酬的不是陆游自己,而是南宋统治者,因此“尘暗旧貂裘”中蕴含的对南宋王朝不满的情绪也水到渠成的呈现出来了。“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先”字写出了内心的不甘与悲愤,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10、“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州”并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小结:“诉衷情”:报效祖国的壮志、不甘和无奈的悲愤、失望和痛苦、对朝廷的不满。柳梢青“铁马蒙毡,银花

11、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

12、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

13、,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小结:亡国的悲歌:亡国的深哀巨痛、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对南宋故国表示深沉的怀念、强烈的民族自尊心。2、关于对比(以诉衷情为例)(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豪情壮志VS现在壮志成空。 (2)理想和现实的对比:收复中原建功立业VS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隐居荒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