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47747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溶液专题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液(三)琚湾二中 敖如胜1.(2013.兰州市)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2(2013.北京市)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3.(2013.佛山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4(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

2、合物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5(2013.株洲市)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 )ANH4NO3固体 B生石灰 CNaOH固体 D浓硫酸6. (2013.兰州市)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氢氧化钠 B.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D.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7.(2013菏泽市)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 溶质的溶解度都

3、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8(2013.日照市)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9(2013.福州市)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0.(2013?滨州)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11.(2013.

4、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2(2013.咸宁市)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

5、度偏大(p水=1g/cm3)D乙实验中,若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13(2013.北京市)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14.(2013连云港)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6、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向烧杯的水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15(2013.泸州市)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6.(2013.德州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

7、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发生变化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额浓度AB17.(2013.青岛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18(2013.哈尔滨)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8、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向6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105g溶液19.(2013.眉山市)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C、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20.(2013.庆阳市)(4分)如图是甲、乙两

9、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2)a点的含义是 ;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21(2013.河南省)下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 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22.(2013.安顺市)如图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

10、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两种物质的溶液;(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物质的溶液。23.(2013.襄阳市)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是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24(2013.河北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

11、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图10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操作中的错误是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4)操作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离子共存问题:混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1)H+ 不能与 、 、 共存; (2)Cl-

12、 不能与 共存;(3)CO32-不能与 、 、 共存;(4)OH-不能与 、 、 、 共存; (5)Ba2+ 不能与 、 共存; (6) Ca2+不能与 共存;(7) SO42-不能与 共存; (8)Ag+不能与 共存;(9) )Cu2+ 不能与 共存; (10NH4+不能与 共存;溶液中离子颜色Cu2+ Fe3+ Fe2+ 注意题干暗示条件:pH 7 意为 性溶液,含有大量的 pH 7 意为 性溶液,含有大量的 【变式演练1】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2CO3、NaCl B、Ca(OH)2、K2CO3、NaNO3C、NaOH、(NH4)2CO3、HCl D、BaCl2、Na2SO4、NaOH【变式演练2】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OH、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C、Na2CO3、K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