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4585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之通假偏义复合词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之通假字1、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5、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欺辱) 6、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阳色变振恐/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振,通震 ,惊恐、害怕)9、图穷而匕见(见,通现,露出)1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仓促)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14、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通彩,色彩)

2、15、具告以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通“俱”,全,都)1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占领,据守;内通“纳”,接纳)17、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1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点,早些)20、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2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使进入)23、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24、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2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读zh,劝人喝酒)2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

3、通“凭”,乘) 2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28、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2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头发花白)30、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31、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3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33、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战国张仪倡导的政治主张,即六国侍奉秦国,与苏秦倡导的“合纵”相对)34、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意思见33)35、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3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37、甿隶之人(甿,通“氓”,耕田的人)38

4、、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兴起)39、嬴粮而景从(景,通“影”,此处为名词作状语,象影子一样)40、百有余年矣(有,通“又”。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41、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42、锄耰棘矜( 棘,通“戟”,古代兵器名 )43、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44、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以火烤使之弯曲) 4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6、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 4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48、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是)49、可予不(不,通“否”,不可以)50、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51、伏斧质请罪(伏,

5、通“负”,背) 5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详细地) 53拜送书于庭(庭 ,通“廷”,朝廷)54、设九宾于廷(宾,通“傧”,迎接宾客的人) 55、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56、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5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收藏)58、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59、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60、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6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62、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63、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64、

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65、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零) 66、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何不)67、景翳翳以将入 ( 景,通“影”,日光)68、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69、云销雨霁,彩澈区明:(“销”通”消”,消失)70、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才智,聪明)71、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通“返”,返回)7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再加上)73、此大小之辩也(“辩”通“辨”,区别)74、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75、而征一国(“而”通“耐”,能够) 偏义复合词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

7、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例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国家等。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出 2、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利害”偏用“害”义3、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梅福传)“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4、询谋得失,深遂夙愿。“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根据“偏义复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确定句中的这类词,或分辨非偏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 其一偏义复词,既然是复词

8、,必然是要由两个单音词构成。如上面的两例,“作”和“息”、“异”与“同”即然。这就有别于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 句中的扑朔迷离虽也是双音节,单它只是一个单纯词,这就不可能是偏义的复词。 其二连用的两个词,就其意义关系而言,必须是相关或相反的联合(并列)关系。不可能是同义关系的联合式及偏正、动宾、主谓等关系。如作息、与异同 都是相反式的联合关系。像苦辛、人民、恩遇、求索、收拾等同义单位构成的,就不是偏义复词了。其三从句意考虑,偏词复义形式上是两个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像下面的例子,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

9、,词义却不同: 例5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例6 无羽毛以御寒暑 同是“寒暑”两个字,在例5中是一个两个单音词,在例6中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离开语境。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表现在: 一、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 二、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

10、、“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反动派不管人民的死活。实际上是让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 选出下面没有偏义

11、复词的项: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赤壁之战)2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3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 人臣执事,何长短自言乎(汉书)6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7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孟子) 8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9 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 没有偏义复词的项是:9 其余各句的偏义复词是:1存亡(只取亡之意) 2饥穰(只取饥之意) 3缓急(只取急之意)4出入(只取入之意) 5长短(只取长之意) 6云霓(只取云之意)7园圃(只取园之意) 8得失(只取失之意) 10耳目(只取目之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