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42461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蔬菜出口发展现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蔬菜出口发呈现状 国内蔬菜出口随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活跃,近来增长势头强劲,贸易顺差居农产品贸易顺差之首,在国内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12.6亿美元的状况下,国内蔬菜出口却发明了67亿美元的顺差。高于渔业(贸易顺差54.4亿美元),畜牧业(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出口发展势头良好。 从出口总额来看:国内蔬菜出口持续大幅增长, 出口量年递增7万吨以上,合计出口8020万吨,比增长4824万吨,增长了1.67倍;出口额67.亿美元,比增长了174倍;12月,出口027万吨,同比下降2.0;出口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52,呈量减额增态势。进口88万吨,同比下降15.3;进口额1亿美

2、元,同比下降109%。贸易顺差67亿美元,同比扩大5.5。 从产品构造来看:鲜或冷藏蔬菜、冷冻蔬菜、腌渍蔬菜、什锦蔬菜等加工保藏类蔬菜和干(脱水)蔬菜是出口主体,但随着国内蔬菜保鲜和初加工技术与条件的不断提高,出口蔬菜产品构造有所变化,在保持老式产品类型和品种优势的基本上,正向国际蔬菜消费主流靠拢,产品构造有所改善。 鲜冷冻蔬菜出口量从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3.0上升至74.3%,增长了21.3个百分点,腌渍等加工类蔬菜出口量由占出口总量的40.2下降至00%,下降了0.2个百分点;干(脱水)蔬菜出口量由占总出口量的6%下降至4%,以出口金额比例看,加工保藏蔬菜仍为金额主干,鲜冷冻蔬菜出口额26.

3、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8.3%,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额3015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44.3%,干蔬菜出口额124亿美元,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660%。 在品种构造上,形成了以国内老式蔬菜和国外引进产品相结合的格局,近年,一方面对老式优良蔬菜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和改良,品质产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大量优良品种,特别是从进口国引进适销对路的菜种,极大的丰富了出口品种数量,提高了蔬菜品质。 从出口市场分布看:目前,国内蔬菜出口市场已经覆盖19多种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各地。近市场扩展较快,几乎翻了一番,出口国家和地区由195年的64个增长到的191个,市场区域由东亚及东南亚,向欧盟、北美、俄罗

4、斯及周边独联体国家稳步发展。东亚及东南亚仍是国内蔬菜出口的主干市场,我对亚洲出口额为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对欧洲、美洲出口额分别占22.7和13.5。 出口居前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总出口额49.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737。 日本目前仍是国内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年出口数量16万吨左右,出口金额 5亿美元左右,接近3亿美元,但近两年出口额逐渐下滑,相反对东盟、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出口增长迅速。 从出口产地分布看: 国内地区广阔,地理气候差别较大,蔬菜出口生产分布较广,全国各省(市、区)均有出口,但重要出

5、口产地集中在沿海的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江苏、辽宁、河北、上海等产业发展较好的蔬菜出口优势带,沿海省市蔬菜出口额约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额的729%,位于中西部的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等省区约占17.5,沿边的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广西等省区约占9.。出口大省山东、福建出口额已分别突破了20亿美元和10亿美元,新疆、浙江、江苏、广东各省区出口额都在5亿美元以上。 全球蔬菜消费需求的相对增长和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为国内蔬菜出口市场的持续扩大提供了也许。 一方面,蔬菜需求总量随世界人口增长和消费增长迅速增长,出口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运送快捷化,保鲜

6、加工现代化,蔬菜生产区域化而日益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蔬菜国际贸易量持续上升,年增幅在5%左右,30个种类蔬菜的国际贸易量已超过650万吨,约为90年的2.倍,近年来进一步提高,年增幅已接近10%。另一方面,在WT框架下世界各国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为蔬菜出口辅平了道路,使参与蔬菜国际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长。目前,蔬菜出口和进口国家及地区达165和76个,浮现了有助于国内蔬菜出口的明显变化:亚洲市场稳中有增,欧洲蔬菜出口比重逐年递减,成为净进口国,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进口量稳中有升,从中长期看也将成为重要进口区。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净进口量均超过1万吨。世界蔬菜出口格局将进一步

7、由欧洲主导逐渐转变为欧洲、北美和亚洲鼎立的新格局,亚洲出口增势明显,已成为净出口国。 出口资源优势突出 中国蔬菜出口以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生产成本三大优势,形成的价格优势,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蔬菜价格一般为发达国家的/l0/,且这种优势随着蔬菜品种的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会更大。 1、自然资源优势:国内地区广阔、自然气候类型多样,农业生态类型丰富,几乎所有蔬菜作物一年四季均有其合适的生产区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适地种植,常年均衡生产供应,保障产品足量,优质、价廉,满足国际市场对多种产品的常年需求。可运用气候差别和反季节性生产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内自然资源优势

8、。例如东盟、东亚、作为国内蔬菜出口的重要区域,常受农业资源条件限制和海洋季风影响,种植面积小,产量有限,夏季台风,高温、暴雨等恶劣气候灾害频繁发生,蔬菜生产难大、成本高、质量差,与之相反国内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夏秋凉爽、光照充足,蔬菜生产条件好,产品品位高,成本低,生产出口互补性强,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国内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气候资源互补性出口方亦如此,这些国家冬春寒冷漫长,无霜期短、蔬菜生产条件差,成本高,而国内东南沿海至华南长江中上游地区,秋冬露地生产条件好,再加之近年三北地区大量的节能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形成了对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出口的绝对优势。对欧盟,北美的出口也是这样,且

9、部分土特产品,只有国内适生供应。、地理位置优势:国内蔬菜出口区位优势明显,与出口区域接海邻壤,距离和空间相对较小,生活消费习性、文化渊源相近,出口贮运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如日本、韩国、东盟0国,西亚及独联体国家,其蔬菜生产受资源限制,自给能力有限,但需求旺盛,国内与这些国家接海邻壤,距离近,空间短,运销以便快捷。以鲜洋葱为例,从美国西海岸运达日本横滨至少需21天,而从山东安丘运到横滨仅需7天,国内沿边出口亦如此地理位置优越,近年中欧贸易活跃,欧盟各国净进口量增大,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建设,这一优势也将凸现。 3、生产成本优势:蔬菜生产既是资源性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共同

10、性支撑,构成了国内蔬菜出口的成本优势。国内耕地和劳动力价格较底,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20/6,蔬菜的生产成本一般为发达国家的112/5。以欧美国家老式重要消费产品芦笋、洋葱和青花菜为例,国内芦笋建园和投产4年每公顷需投人4018元(人民币下同),产业利润大体为486元,美国则需投入6505元,产业利润206元,投资亏损;国内洋葱每公顷生产成本3700元,美国为200元, 日本高达17300元,国内青花菜每公顷生产成本2640元,美国高达6070元,生产成本优势最后体目前利润和价格上成为国际竞争的利润和价格优势。出口生产优势明显 国内蔬菜生产规模、种值面积、从业人数、产量、人均占有量、加工

11、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以品种多、数量大、品优价廉而极具竞争力。国内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和9,均居世界第一。据农业部农情记录,全国的蔬菜播种面积2.73亿亩,同比增长了44万亩;总产量6.02亿吨,同比增长2684万吨;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0多公斤,居世界第一。保鲜大蒜出口量接近0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0%;脱水食用菌出口3万吨,占世界6;罐装蘑菇出口3万吨,占世界5%,均居世界贸易首位。出口环境进一步改善 从国内看,国内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多种“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 “都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措施,使农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

12、持和公共服务,蔬菜生产和出口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出口的软、硬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全面推动多种贸易的发展,蔬菜出口也不例外。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合伙多边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国内蔬菜出口空间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大,蔬菜出口竞争优势继续凸现。近年中国外交、外贸活跃,与世界各地建立的良好关系及签订的农产品贸易互惠协定,将对国内蔬菜出口发明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国内蔬菜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影响国内蔬菜出口的制约因素诸多,既有自身生产、贸易方面的问题,也有国际市场变化、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目前如下五个方面: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档次亟待提高 一方面,国内蔬菜

13、实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时间短,管理经验欠缺,技术水平不高,很长时间内都是很被动的接受出口生产原则规范、管理规范和安全卫生检查, 自身原则化体系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脆弱,基地建设、肥料、农药的使用,包装运送等方面的生产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还跟不上国际出口市场发展的规定,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重生产、轻采后解决和加工,忽视蔬菜产品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包装、贮运等环节中的二次污染,导致细菌、重金属、防腐剂等含量超标,加之采收、运送、包装粗放,采后损耗率高达25%30%,给生产和出口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最典型的是曾浮现过某公司因清洗用水污染,导致整批出口蔬菜被检出重金属和

14、细菌超标退货的事件。第三、在整体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步,提高出口包装水平和价格水平。国内蔬菜在生产、分级包装和定价过程中,缺少对优良品种、优质产品、精选产品运用精细包装,优质优价及品牌营销的方略。走高品位市场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很有限,中高档产品比率低,一般产品存在定价过低现象,易引起倾销嫌疑。出口产品构造不尽合理 国内出口蔬菜构造长期以自主生产为主,什么种类便于生产,产量高就一哄而上生产什么,对国际贸易重要产品类型、主导产品、消费趋势及增长潜力产品研究和开发局限性,导致出口种类中占世界蔬菜出口的大宗产品中份额偏低,比重和贸易额增长有限,产品构造的市场转型慢。如世界出口贸易额在10.亿美

15、元以上的11种产品中,国内只有蕃茄酱占有30的份额,其他产品比例很小;出口贸易额在5.1亿1.0亿美元的1种产品中,国内只有大蒜、罐装食用菌和脱水蔬菜这3种产品比较高,其他产品都局限性,出口贸易额在10亿5.0亿美元的6种产品中,国内只有姜、鲜或干制蔬菜和干食用菌位列其中。 总体来讲出口构造中,大宗产品种类太少,较小份额产品开发局限性,同品种产品类型单一,致使大份额产品出口增长受限,常会引起不必要的贸易摩擦,甚至疑为倾销品种。出口市场开拓发展缓慢 虽然近年国内蔬菜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不断提高,但市场集中仍然很高,出口受老式周边国家和地区左右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观,市场多元化进程还远远不能与国内经济增长、贸易扩大、蔬菜生产发展的速度相匹配。突出表目前对北美、欧盟市场进军速度过缓,出口比重小、品种少,对东亚、东南亚市场依赖性太大。显示出国内蔬菜支持体系单薄,长期缺少对国际市场的系统研究,对世界各蔬菜重要消费区域的需求动向和经营特点熟知度不够,后备贸易市场开发局限性,易受集中市场的动乱影响和牵制,抗风险能力有限。 并且,市场过于集中和对增长潜力有限的市场的大幅度扩张,不仅易受蔬菜进口市场的牵制,对国内着眼于世界市场的长期开发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利,也容易引起某些国家实行技术,环境、食品安全、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