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认识平均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4233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认识平均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认识平均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认识平均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认识平均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认识平均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认识平均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认识平均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结识平均数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55页。教学目的:、通过实际问题,经历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朴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 3、体会求“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前准备:充实新的登记表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个纸杯,杯中放上不同根数的铅笔。学校第一季度用水量表。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 问题情境1谈话:以曾经玩过的投球游戏为话题,引出教材上的两个登记表。 2.让学生观测教材上两组投球个数登记表,说说从中理解到哪些状况。 教学环节投球游戏是学生们曾经玩过的,这个话题容易引

2、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并自然引出教材上的内容。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为下面的问题打基本。同步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体现能设计意图 师:同窗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玩过的投球游戏吗?学生也许会说:生:记得。我们组投的个数最多,大概是3个吧。生:我们组投的比你们组少某些,可惜忘了投的个数了。师:你们对投球游戏尚有印象,较好。我们教材上有其她学校两个小组投球的记录。打开书53页看书上的两个登记表。师:从登记表中你理解到哪些状况?学生也许会说出诸多:生:在第一组中,张华投的个数最多,李英投的个数至少。生:我还发现第一组中的王云和 教学预设二、讨论问题 教师提出讨论一下哪构成绩好的问题,让

3、学生充足刊登不批准见后形成假设一致意见,比较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力。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通过讨论懂得比较几组平均个数比较公平,初步体验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赵明投的个数相等,都是7个。生:第二组刘杰投的个数最多。生:在第二组中王丽投的个数至少,比刘杰少6个。生:在第二组中,孙梅和丁鹏投的个数同样多。生:第一组共投了28个球,第二组一共投了30个球,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投2个。生:第一组和第二组共投58个球。生:我还发现两组的人数不等,一组人,二组5人。师:刚刚你们从表中理解到这样多数学信息,真了不起!目前人们讨论一下哪组的成绩好?学生也许有不批准见,如:生1:第二构成绩好,由于她们组

4、投球的总数比第一组多。生2:第二构成绩好,由于她们组有投球冠军,刘杰一人就投了9个。生3:一种人的成绩好,并不代表全班的人都好。生4:我不批准,由于第一组人少,第二组人多,人数不同样,比总数不公平。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三、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措施。教学环节2根据计算成果,得出结论:第一构成绩好。然后教师简介平均数的含义。 四、求平均数1.用小黑板出示教材中亮亮家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状况的登记表,让学生观测交流从登记表中得到的信息。.提出算一算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种塑料袋的规定,先让学生试做,然后交流计算的措施和成果。 教学环节.讨论“议一议”中的问题:求出的“3个”是

5、亮亮家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理解平均数“3个”的意义。教学环节五、拓展学习 1.根据亮亮家每天丢弃3个塑料袋,计算本班学生家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星期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计算后交流。2.讨论:如果全市、全省、全国各家都这样丢弃塑料袋,状况会是怎么样的?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六、课堂练习1练一练,教师用纸杯呈现教材上的“做一做”的题,提出:要使每个纸杯中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纸杯放几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环节2.补充练习。先让学生观测学校一季度用水登记表,然后提出:学校一季度用水量多少吨的问题让学生算,最后交流计算的措施和成果。七、课外活动教师提出规定,课后学生自由结合小组进行拍球比赛

6、。教学环节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摸索求平均数措施的过程,也是初步体验“平均数”意义的过程。设计意图在学生充足感知、讨论的基本上,简介平均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观测理解登记表中的数学信息,为求平均数做准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具体情景讨论,使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设计意图及时把课本上的内容联系本班实际,增长计算联系,为下面的讨论提供素材。 感受到数字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把动手做改为看着实物说做法,既减少教师准备的困难,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体现能力,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7、和多样化的解题方略。 设计意图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求平均数的问题,丰富课程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求平均数的措施。学生在亲自参与拍球、记录数据、进行成绩比较设计意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求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师:我也觉得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那么如何比较才公平呢?学生也许说到:把每个组投球的总数平均一下,比较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学生若不能说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进来。(人们听听教师的措施行不行)。师:好,目前人们意见一致了,那就赶紧动手算一算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吧。教师巡视,注意理解学生的计算措施,对学困生进行指引。师:谁来

8、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也许会浮现如下两种措施:.分步计算:第一组:8+6+28(个) 2847(个)第二组:9+8+5+3+5=30(个) 305=6(个)综合算式:第一组:(876+7)4284=7(个)第二组:(+8+53+)5=305=6(个) 教学预设师:你们已经求出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目前人们说一说哪构成绩好?生:第一构成绩好,由于第一组平均每人投7个,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个。师:尚有不批准见吗?生:没有了。师:看来,比较哪个组的成绩好,只看总数是不行的,需规定出几种组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进行比较。在数学上,几种组平均每人投中的球数叫做这个组投球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刚刚我们用求平

9、均数的措施解决了哪个组投球成绩好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常常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请看亮亮家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状况的登记表。师:从登记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星期六丢弃的最多。生:星期一丢弃的数量至少。生:星期二和星期四丢的都是3个。师:你们观测得很认真,请你们帮亮亮算一算,她们家平均每天丢弃几种塑料袋?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引。 教学预设师: 把你计算的措施和成果和人们交流一下。学生也许会浮现两种措施: 先算出亮亮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再除以7, 分步:13+2+3+64=2(个)1=3(个)答: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3个塑料袋。 综合算式:(13+23+2+6+)7=213(个) 师

10、:请人们讨论一下,刚刚你们求出的“个”是亮亮家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学生也许有两种结识:生:我觉得“3个”就是亮亮家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观测表格,明确“3个”不是实际数)。生:我觉得“个”不是亮亮家每天实际丢弃的个数,而是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它是一种“平均数”。师:那你们刚刚求出“3个”,与星期二妈妈丢弃的塑料袋数是同样吗?生:不同样,刚刚求出的“3个”是算出来的一种平均数。而星期二妈 教学预设妈丢弃塑料袋个数“”是一种实际的数,实际丢弃了3个塑料袋。 师:我们算出了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3个塑料袋,照这样计算,我们班同窗家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

11、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成果。 师:国内是一种人口众多的国家,同窗们想一想,如果每家都这样丢弃塑料袋,状况会如何呢? 生:那就会到处都是塑料袋。 生:塑料袋满天飞。 师:塑料袋是人们常说的白色污染。因此我们要呼吁人们后来买菜带上菜篮子,减少丢弃塑料袋的数量。 师:同窗们看:教师准备的个纸杯,你发现了什么? 生:纸杯中放着铅笔。 生:纸杯中铅笔的根数不同样。 师:如果要使纸杯中的铅笔同样多,可以如何做?每个纸杯放几根?学生也许会浮现三种状况:(1)把铅笔都取出来,用刚学过的求平均数的措施计算,先求纸杯中共有多少根铅笔,再求平均每个纸 教学预设杯放几根。分步:+42+5+1=15(

12、根)155=3(根)综合:(42+5+1)5155 (2)把所有的小棒收到一起,再一根一根的分次放到纸杯里。()移多补少。把多的移到少的中直到每个纸杯中同样多为止。教师肯定学生的以上做法。师:同窗们,你们懂得我校第一季度的用水量吗? 生:不懂得。 师:没关系,教师课前做了一种调查,理解到我校第一季度的用水量。出示:学校第一季度的用水量记录月份123平均吨数吨数24017621算一算我校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用水量。2.说说从该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你想对学校的教师和同窗们说些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学会理解决求平均数的问题,课后,请同窗们自由结合小组,进行一次拍球比赛,比一比教学预设哪组的成绩好。规则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在室外进行。 每人拍次,记录最佳成绩。 3.计算出小组同窗的平均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