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41785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老师 魏巍教学目标:1. 理清课文线索,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格魅力;理解揣摩关键语句,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3体会作者对老师依恋、思念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线索,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以及理解词语的含义,揣摩关键语句。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知识脉络,导入新课。(5分钟)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对这篇课文我们进行了整体的内容梳理,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叙事线索,另一条感情线索,请同学起来

2、简单地讲述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老师总结: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留给我的总的印象,即记忆中的老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难忘。第二部分:(314)作者回忆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之情。第三部分:(15)写我因转学,而与蔡老师分别了,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2老师提问:在第一部分,蔡老师留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齐答)温柔、美丽。3老师提问:文中写了七件小事,分别是哪几件,其中有几件是详写,哪几件略写?老师假装发怒(课内);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观察蜜蜂(假期);教“我们”读诗(平时);看老师写字

3、(平时);排除小纠纷(校内);梦里寻师(校外)。前五件事情略写,后两件事情详写。平凡小事见真情,这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代作家魏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也体现了这一点。本节课老师将带领着大家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看看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作者在平凡的小事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板书设计:叙事线索 感情线索记忆中的老师(1-2) 难忘回忆七件小事(3-14) 依恋 与老师分别 (15) 思念二、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思考魏巍笔下的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用横线勾画出来相关语句。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回答。(25分钟)讨论并总结:1.第三自然段,课内老师假装发怒

4、。看出老师温柔、慈爱。“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1)老师是真的要打“我”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老师不是真的要打“我”。“从来”就是指一直没有。“仅仅”,表示范围,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存心”是指故意,有意而为之。“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没有打到我的身上,看出这打的动作看似重实际上很轻,表明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特别是一个“落”字,速度是比较慢的,她的手里有所控制,如果老师真的要打我的话,速度应该是比较快的,不会犹豫,而这里课

5、文说的是,“好像要落下来”,又因为我的“一迎”这个动作,“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一方面说明了“我”的调皮,另一方面也看出老师的温柔、慈爱。老师是舍不得打我们的,因为“她爱我们”,一个“爱”字,看出“我”对老师的理解。(2)“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般而言,老师是比较严肃的,而这里老师为什么会笑了呢?大家发现老师表面上是发怒了,而实际上是爱学生,这里运用两个“笑”字,体现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融洽。(3)“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在这里为什么用了“狡猾”一词,如何理解它?“狡猾”,是一个贬义词,本来是形容人不老实,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6、,但这里是贬义词用作了褒义词,有调皮、机灵的意思。表现出一个淘气学生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的得意、欢喜。此处的心理描写,显示了情绪的转变,反映了“我”的情绪由紧张到放松,由畏惧到热爱,进一步表现了纯真的师生情。板书:温柔、慈爱(最后全班齐读第三段,让学生再次感受老师形象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2第四自然段,写老师在课外教“我们”跳舞,“我”本来是一个男孩子,而老师却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一方面反应出我的天真活泼,另一方面突出了老师的多才多艺、美丽。当时,蔡老师只有十八九岁,很年轻,也喜欢跳舞,我们可以想象她跳舞的样子是美的。第六自然段,写老师为了让我们对所学的诗印象深刻,就用歌唱

7、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可以看出老师多才多艺、美丽,想尽各种办法让我们接受新知识,希望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收获知识。她以自己的才华引领孩子们构建梦的家园。因此到现在作者都还能背诵她教的诗。另外,文中写到“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用“爱用”一词,可以看出老师还比较喜欢唱歌,同时她的歌声也是美的。正因为受老师的影响,让“我”爱好文学,在文中第七自然段,“在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看出作者聪明好学,直接议论抒情,表达了“我”对老师心存感激。板书:多才多艺、美丽3老师把我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家里,教“我”观察蜜蜂,以及模仿老师写字这两件事情,看出老师是一个热情,

8、平易近人的老师。老师给我的印象深刻,让我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平生”指有生以来。这时的蜂蜜不仅是甜的,带给作者的更多是心里的甜,她让我们走进自然,在生活中去学习,收获知识,老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特别是第八自然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连续用了两个“怎么会不”加强了反问语气,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爱。“不由得围上去”,“默默地看着她”,我们模仿老师写字,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说明老师在作者的心中的形象是伟大的、崇高的。这时的情感由急于和老师亲近过度到了我们对老师的爱和尊敬。(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第一句话,体会其中的情感。)板书:热

9、情、平易近人4老师正确处理了我与小“反对派”们之间的小纠纷,体现了老师的慈爱、公平、伟大。追问学生: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蔡老师的这一形象? 蔡老师在处理小纠纷时,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看出老师的慈爱;批评我的小“反对派”们体现了老师的公平;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很平常,从一个孩子的眼光中,评价老师很伟大。(1)第九自然段,开头“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不知道”“值不值得”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不知道”“值不值得”是委婉语,强调事件很小,作者知道这件事是值得写,但“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10、,“占据”,是强有力的占有,语意一转,说明这件事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分量,写出了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不同寻常,影响很大。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怀及我对老师的感激。(2)九自然段结尾“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老师给你们写过信呢?这里蔡老师为什么会给“我”写信,还夸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小小的纠纷”对于老师而言,是很平常的,而对于“我”而言,却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由于“

11、我”的父亲当时是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家,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卜问吉凶。而我的小“反对派”们却说我的爹回不来了,加重了我的伤心。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援助了我,并且还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医治了学生心灵的创伤,这件事意义重大。老师用写信的方式来安慰我,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她不想学生受到任何伤害,并且还夸“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心清如水”指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鼓励。(3)“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的慈爱,多么的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里运

12、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多么”,虽是一个模糊的词汇,但传达出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无比崇敬、挚爱的感情,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去掉“多么”之后,让学生齐读“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啊”与原文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的慈爱,多么的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在读的时候要仔细感受这两句话的区别。(老师示范读第九自然段结尾这句话,再由学生齐读) 板书:公平、伟大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像作者那样在梦里寻找老师的经历呢?(学生回答)请同学

13、们在文中找出“我”梦里寻师这件事情中,抒发作者强烈情感的语句,并分析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用波浪线勾画出来。(15分钟)1“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了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为什么这里改用了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作用?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本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能比较客观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展现蔡老师的风貌,而这句话改用第二人称“你”,直抒胸臆,更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深深依恋,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若将“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改为“我不知道

14、她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她是多么的依恋!”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个句子,对比一下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这里把“我”与蔡老师的关系由“我”与你的关系,变为了“我”与她的关系。相关知识链接:判断文章运用了第几人称,试结合文章分析运用第几人称的作用。方法:第一,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所使用的人称在表达上的好处。一般说来,用第一人称,即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真实可信;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抒胸臆;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人物、事件、场景等,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多方面地自由叙述。第二,有的文章前后有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思想感情

15、的变化,分析时要紧扣这两个方面思考。2同学们,你们喜欢放暑假吗?放暑假之后你们回去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一般而言,小孩子都盼望暑假的到来,但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的漫长”?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想念程度之深,在晚上做梦醒来的时候,误以为没放假,要去找蔡老师,文中写母亲的动作用了三个字“喊”、“拉”、“劝”,经过母亲的一番劝解,孩子才肯睡下,充分显示出作者在急切地寻找老师。一方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爱此刻几乎已超出对母亲的爱了,“多么的漫长”表达作者对蔡老师强烈地依恋之情。(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句话,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3“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里可不可以将“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可以。“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是一个疑问语句,不重提问题,而是重表达的感受。在这句话中,看似作者的自言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