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39887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如何有效地搞好课程建设,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必须研究的课题。文章就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应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从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谈起,然后对怎样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程开发提出了方法和步骤,对课程结构的构建问题提出了操作方法。关键词职业教育 建构主义 课程建设一、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观点(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

2、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

3、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环境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

4、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

5、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原则的观点(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

6、他们自己解决问题。(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二、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鉴于以上建构主义基本观点,理想的教学模式应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媒体也不再是帮

7、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但职业学校现有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无法满足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课程,开发适合建构主义思想的课程已成为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当务之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任务驱动的、项目化的课程是适合建构主义思想的最好的课程形式。项目化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导者和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的解决方案,编写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计划,评价项目完成情况等工作,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交流,沟通,总结。项目课程的这一特点与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下面阐述怎样开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的课

8、程。1、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把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所需资源,利用需要的资源具体应该做些什么,考核的标准和方法,资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难度等。是在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积极性,将行业专家所在的岗位具体工作项目的工作描述出来,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格。表1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样表。 表1 工作任务分析样表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使用频率难易程度典型工作项目所需资源(仪器、设备、工具、软件等)具体应该做些什么考核方法与标准高中低高中低2、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析职业岗

9、位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以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对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析,详细分析每一项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和具体的技能。知识分析要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需要运用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包括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层次等。技能分析要描述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次序、工序以及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操作方法,国家(国际或惯用)标准等。可以参考表2工作任务技能与知识分析表。表2 工作任务技能与知识分析表_岗位工作任务技能与知识分析表序号工作项目工作任务 所需技能所需知识考核方法与标准3、项目课程分析工作任务分析、项目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析完成以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形成项目课程,该过程是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进行筛选和分

10、类的过程,能进行合并的进行合并,合并后形成项目课程,能单独形成课程的直接转化成项目课程。对于合并或者转化而来的项目课程,还要进一步将项目课程分析完善,形成项目课程分析表,为随后编写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使用的项目课程分析表如表3样表。表3 项目课程分析表XX项目课程分析表项目名称项目描述项目任务任务实现的主要方式实现任务所需的主要技能实现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需要的资源和环境(设备、工具、指南、软件、成本等)建议教学课时4、项目化课程标准的建设课程标准的编写是根据项目课程分析表中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的过程,要对项目任务和所需资源具体化,对知识和技能需求描述详细化。最后形成标准的教学指

11、导性文件。5、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项目化课程标准。首先组织编写团队,统一思想,根据项目课程的具体情况设计校本教材的结构,合理分工,展开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三、 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构建中的运用课程结构是指各层次、各类型课程间的构成比例及相互间的纵横关系。目前有许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应用模式和建构模式。应用模式的基本理论认为,技术发明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然后过渡到应用研究,在进行技术开发,最后进行生产经营。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没有基础科学理论,就不可能产生现代技术;技术处于科学的附属地位,实践处于理

12、论的附属地位。由应用模式基本理论推导出来的课程结构中,“三段式”课程结构是典型的代表,先讲文化基础课,然后到专业基础课,最后讲专业课程。这种结构基本上是以学科课程为主体,不适合职业教育。建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

13、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根据以上的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如果职业教育课程门类主要有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项目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构成的话,可以按照如下的顺序排列:(1)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可以与其他门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项目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并行开设,贯穿整个专业教学计划始末;(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个别课程的性质可以先于专业项目课程开设,个别课程与专业项目课程并行开设;(3)专业项目课程完全按照工作逻辑采用递进方式开设,要考虑从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顺序开设;(4)对于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可以根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项目课程进展的程度,结合考证的要求在教学计划某个进程点上加入考证课

14、程。下面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结构实例,该教学计划共六个学期,在校学习四个学期,第五和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表格中用数字标示每门课程在那个学期进行学习,其中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分散到每个学期中,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到第一学期,专业项目课程在一、二、三、四学期均有安排,职业资格考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到第二、三学期开设。表 4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计划表课程模块课程名称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六学期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素质教育1英语1实用语文1体育1234思想道德与法律2职业指导1234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装维护1计算机应用基础1专业项目课程网页设计1构建和维护家庭网络1构建和维护多媒体网络教室1构建和维护小区网络2构建和维护网吧23构建和维护校园网3构建和维护中小企业网4IT产品营销4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计算机维修工2局域网管理员3生产实习生产实习5-6四、 结束语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长期的工作,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本文所讨论的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构建内容,还有市场调研,教学环境开发,教学技术,课程评价等内容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初步讨论职业教育课程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