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38748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p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构造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构造的变异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构造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根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

2、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好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根底。假设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根底,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打破方法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打破方法如下(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

3、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假设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本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忆同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络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详细实例概念的辨析和比照,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p 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

4、区别和联络。(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根底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4)染色体构造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构造变异。(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展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展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p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染色体非同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根底。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根底知识,为创设问越

5、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穿形成完好的认知构造,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考虑.对根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敏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考虑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根本概念三、教学目的(一)生命观念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互相之间的关系。(二)科学思维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消费中的应用(三)科学探究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四)社会责任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务实、创新的科

6、学态度和精神。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别人。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难点: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络五、教学策略1.通过多媒体直观理解染色体构造变异的概念、种类2.通过详细事例、概念的辨析和比照,认识染色体构造变异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构造变异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亲密关系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络和区别4、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

7、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5、使学生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二、才能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p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p 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p 实验和实际问题的才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消费中的应用,对学生进展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根底知识。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

8、底上讲述了:(1)什么是矿质元素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9、的方法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外表;然后吸附在根细胞外表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亲密关系。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

10、利用(1)矿质元素的运输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消费实际中的重要意义。(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4、教材注意联络消费和生活

11、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根底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根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教法建议1、引言课前指导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出一些植物体,以便课上展示给学生,引发他们对矿质元素对植物生活的作用的考虑,以此引入本节内容。也可以从分析p 植物体内化学物质的元素组成入手引入课题。例如,植物体内的物质中,蛋白质通常含有N,S、叶绿素含有Mg,核酸含有P,但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可从二氧化碳获得C和O,通过根的吸水中获得H和O。以此引导学生分析p 出植物体内含有的元素种类与植物吸收的元素种类之间的

12、矛盾,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植物还可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这一事实。也可以从根的浸透吸水直接引入,因为学生都知道土壤溶液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离子,这时可引发学生考虑:溶于水的这些矿质元素离子是否是和水一起被吸收的?从而引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2、矿质元素的概念和根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一样,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无机盐吸收有关的初步知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以理解学生对矿质代谢的理解程度,找出学生对矿质代谢理解上的偏向和缺乏,从而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讨论了问题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分析p 矿质元素的概念、必需元素的概念、植物体内哪些元素是大量元素、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可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某种元

13、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方案,以便浸透研究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有重要作用。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这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第一步可先让学生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离子交换吸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完毕后,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引发学生对交换吸附的考虑和理解。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做一些知识和方法上的提示,最终使学生明白矿质元素离子交换的原理,然后可就上述实验做进一步讨论。(2)吸附在根细胞外表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可让学生回忆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

14、件,即需要ATP和膜上有相应的载体蛋白;进而讨论“为什么矿质元素离子具有选择性?”等问题(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的根底上加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1)矿质元素的运输引导学生讨论出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消费实际中的重要意义。(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

15、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5、教材注意联络消费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根底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根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设计3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亲密关系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络和区别4、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5、使学生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二、才能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p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p 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p 实验和实际问题的才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消费中的应用,对学生进展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根底知识。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