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38674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记者与新媒体运用一、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在探讨新媒体运用之前,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基础性问题即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的形态将会有哪些变化?这将直接导致记者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面向未来的语境之下,探讨这一问题。去年底和今年初我就在21世纪经济报道内部分别讲过,未来新闻将有三种形态。目前我维持一年前的观点。三种形态列表如下新闻形态生产者消费者传播方式优点缺点生产机构商业模式微博(140字以内)网民网民好友转载、病毒式传播完全免费、生产门槛极低、传播速度极快公信力偏低由SNS网站提供免费平台,供网民免费发布、传播各类信息以免费信息吸引用户和流量,靠广告和其他增值服务赢利消息(20

2、00字以内)普通记者网民及传统读者、机构读者由传统媒体进入网络门户,然后再通过SNS二次传播有时间进行核实,所以公信力相对较高,信息相对全面客观,或有独到观点慢,信息高度同质化传统的通讯社、日报社、电视台,网络门户也会自采以内容向机构用户收费,发行免费内容获取广告收入、市场活动深度报道(2000字以上)资深记者网民及传统读者中的精英由传统媒体进入门户,然后再通过SNS二次传播公信力更强,信息更全面客观,供应独到的观点慢,制作的时间和物质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杂志,及少部分报纸销售给个人、广告、市场活动目前很多人担心,互联网会让传统媒体灭亡,记者这个工种可能随之消逝。但我认为,这个职业分工不大可能消

3、失(至于其商业空间是另一个话题)。记者这个角色,需要提供的增值服务是:(1)公信力:与相关当事人和机构进行核实,媒体内部审稿确保真实;(2)客观性:展示事件的全貌和来龙去脉,平衡报道;(3)专业的分析工具,获得独到的观点,启迪读者。二、 新媒体的信息功能之前的新媒体,以搜索引擎、维基百科等最火,作为一个记者,当然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迅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微博客是近年最火的新媒体,以下主要以微博为例,来谈谈作为信息生产者,如何看待并使用这一工具。(一)微博的基本功能微博主要由三个动作构成:1、 follow。这个动作,相当于“订阅”一份报纸,只不过这个报纸是一份“自媒体”。以往,新闻的传播链

4、条是:当事人记者(采访)媒体(发表)搜索引擎读者。现在,记者、媒体,乃至搜索引擎,都被越过了。新闻的来源是人,报纸、门户、搜索引擎都是传播中介,现在你可以跳过这些,直接和人沟通。(所以新浪微博给新闻当事人加V认证)当事人也愿意写微博,因为可以避免信息传播链条太长,导致信息失真。(比如任志强)所以,每个记者都应该follow本领域内的重要人士,他们将直接免费为你提供一手信息。2、 retweet。(新浪微博的“转发”功能)这个动作,就是传播(并点评)一个消息,相当于“发行”。作为Social Media,这个功能的价值在于告诉你,一条信息的传播价值看看被转发的次数就一目了然。如此,记者可以根据本

5、人微博的转发率,改进自己微博的写法(知道大众需要什么);也可以在微博上,更直观地捕捉到热点。3、 写作(140字以内)140字的约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必须在140个字内(手机短信的长度上限),把事情交代清楚,并获得最优传播效果。写作需要精炼,逻辑需要清晰,指向需要明确这和写一篇1800字的深度消息是一个道理。于是,作者同时扮演记者和(自己的)编辑的角色。越短的文章越难写,你必须把最有“营养”的内容浓缩进来,这考验的是记者的逻辑和基本判断:哪些信息才有最有价值的?4、 发布(tweet)这个动作,相当于发表一篇写好的微博。微博是一个手机应用。手机意味着什么?手机是最便携的电脑,你可以在任何有信

6、号的地方,随时更新最新信息,保持独家。没有编辑、印刷、发行这些冗长的程序。你可以在厕所、被窝里、车上,也可以在灾区、山顶等地方随时更新。所谓Anytime ,anywhere。5、 评论这是新浪微博与twitter的最大区别,意味着热点话题的争论。那些具备辩论价值的话题,恰恰是新闻热点。以上:(1) follow方便记者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鲜信息,获取新闻线索,学习专业观点;(2) “转发”帮助记者判断最新的舆论焦点;(3) 140字限制帮助记者提提炼亮点,强化了编辑意识;(4) “发布”帮助记者随时发布独家消息,anytime、anywhere;(5) “评论”功能,每个人都是评论员。于是:微博

7、上,用户是新闻生产者、编辑者、发布者、传播者、评论者。五位一体。(二)微博衍生功能1、收藏:收藏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或长文章,嗣后仔细阅读;2、分类:给好友分类,避免follow的人数过多,信息过载;3、关注话题(#):适时掌握一个阶段的热点,并随时追看最新信息;4、搜索:可搜索出某关键词下所有微博,或者找到相关人;5、热门话题榜:相当于传统媒体的头版,微博则是持续呈现,可以追踪热点话题。这些功能对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来说,带来了信息手机和学习上的便利。(三)微博的社交功能微博的媒体功能被研究较多,但微博的社交功能,容易被传媒学者忽视。和SNS的“强关系”属性不同,微博上的人与人,是“弱关系”。对于

8、普通人来说,微博并不是一个社交工具。但记者这个职业,需要每天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并获取信息。这种社交属性,值得记者重视。(1) 微博是展示自己的平台(名片),潜在的采访对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观察你是否值得信任;(2) 私信功能:意味着你可以直接找到你的采访对象,甚至可以用这个功能完成采访,与一般的IM(如MSN和QQ)相比,用起来更方便;(3) 微博的动员与协作功能。这个功能超越了传统媒体和IM,意味着你可以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调查,让公民记者一起协作,揭露某个事件。比较典型的是,“人肉搜索”。微博进一步降低了“人肉搜索”的门槛。从“唐骏事件”、“李一事件”、“汉办事件”,可以清晰看到这个功能的威

9、力。(题外话:这个动员功能,早已延伸到线下。Twitter上的围观、散步活动会对实体政治产生影响。Twitter在伊朗大选中的影响,被中国当局注意到,进而对twitter展开“中国式”监管。)三、传播学意义上的进步与不足1、 微博作为开放平台,以转发数确定信息的影响力,是完全民主的传播方式,相当于公民票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去中心化、民主化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的运作是彻底的颠覆;2、 微博对大众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也有根本性的影响,大众不仅参与传播,更通过集体“投票”定义了最有价值议程,这种议程设置权力的变迁,将改变传统媒体的选题来源;3、 微博作为传播平台,并非完美:(1)、许多对公众有价

10、值的议程,依然受制于民众思维的局限,传统媒体人依然有很大的作为空间;(2)、微博传播有自己的物理属性,比如中午1点和晚上8、9点人流量较高,同样话题的传播率更高;(2)、微博虽然是一个程序,但其后台依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监管,其议程和传播速度仍然有人工控制。其实任何新技术只要是人发明的,都会被人控制,只不过这种控制权从传统媒体手中,转到了互联网媒体中。同时控制的方式也变的更加隐讳,而控制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3)、商业势力也会侵袭信息的客观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360和QQ开战时网络水军的泛滥。微博的商业模式依然基于广告,则商业势力仍不可避免会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更隐蔽。所以传统媒体

11、人,深度报道记者,高效运用新媒体同时,也应当发现,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类似的弱点,这些既是深度记者的机会,也是其挑战。四、 GFWGFW必须单独拿出来讲一讲。1、微博作为信息工具,能够帮助记者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信息,但想要客观和全面,必须翻墙。传统媒体记者需要面临两类人群的挑战:(1)、习惯了在GFW外生活的技术人员,他们的视野开阔,反而比墙内记者接触到更全面的信息;(2)喜欢运用新技术工具的年轻人,比如学生,他们也可能因为没有GFW的过滤,而有更全面的认识和判断。“人是由其接触到的信息塑造的”,如果只看被过滤过的墙内信息,将无法得出全面、客观的报道。2、除了获取信息之外,翻墙的另一个价值,是获得免于洗脑、免于自我审查、免于恐惧的权利。这一点,对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议程、操作空间,有更深层次的影响。也是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在转型期必须承担的特殊责任。五、重塑竞争力深度报道记者的未来,将依赖以下三种能力:1、 网络工具的使用,包括微博、翻墙、搜索引擎等,必须娴熟,方能保持不掉队;2、 采访突破能力、写作能力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3、 应该有专业的分析工具,如在传播学、社会学、法律、历史、经济学等方面有一技之长。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 新闻总监 左志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