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34526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知识整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一课一:我国的国家性质知识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2)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的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A、领导阶级:工人阶级B、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C、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体与政体 ( 选修) 国体指的是国家性质;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统一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A、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2、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起统治阶级的任务B、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C、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D、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一类型的国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由于受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国体与政体A、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 最大特点,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知识点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民主的广泛性:(表现)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全体人民(社会

3、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民主权利的广泛性:(2)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制度、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真实性的表现)(3)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 选修)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4)提示: 民主不是全民的,不是绝对的,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选修): 社

4、会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A、阶级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当家作主(资产阶级专政)B、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C、范围: 广泛性、真实性 狭隘、局限性、虚伪性区分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A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其特点在于其广泛性和真实性。B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最大的特点: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是一个内生的过程,其路径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固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世界政治民主的发展作出贡献。知识点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A立国之本,已被写入

5、我国宪法。B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改革开放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知识点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1)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剥夺本国公民的人权。(2)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5)人权保护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内部事务),不受外部干涉(6)我国尊重并保护本国公民的人权,积极促进

6、人权保护的发展。(反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识点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含义: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不包含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意义: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条件: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2)政治自由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没有罢工)自由和法律的关系:自由是相对的,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抵制网络谣言(社会公害)A、网络谣言,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B、公民发言不能脱离

7、起码的道德底线;任何言论应该将网络责任感和安全感,放到重要位置,建立在真实、客观、稳定和稳重的基调上,理性发言,慎重发声。C、在理性社会、公民社会,每个人是公共利益的分享者,更应该是公共道德、公共利益的创造者和看护者。(3)监督权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检举权和控告权。(4) 提示:公民政治权利的相对性: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政治权利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知识点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政治性义务: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意义

8、: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知识点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2) 提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A、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不允许法律特权。B、是守法平等、司法平等”, 不是“立法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A、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9、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B、怎样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注意:A、某些权利和义务彼此结合,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B、某些权利不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2)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追求)关注我国

10、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崇尚民主与法制(4)提示:区分“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公民与人民: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权利与权力: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知识点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直接选举 与 间接选举 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我国民主选举的不同方式优点缺点选民角度直接选举A能更直接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

11、。B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C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间接选举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被选举者角度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选举者角度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适用范围: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A、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B、居村委员会选举A、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B、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人,C、县级以上人

12、大常委会组成人员D、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A、党组织的组成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补选(某些情况下)各级人大代表注意: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 应选额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 = 应选额 )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A、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B、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C、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D、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A、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B、增强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C、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

13、上,郑重投票。(3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有序”、“合法”, “有序”是指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和要求时,应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合法”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知识点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自己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2)直接方式:主体方式依据意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通讯工具(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网络 、新闻媒体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专家咨询制度专家论证会、座谈会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可行性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

14、公众利益的决策有知情权有利于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机关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社会公示制度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强调公民的参与权 B、社会公示制度侧重公民的知情权 注意:“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的意义:A、民主的组织形式。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B、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渠道,听取民意,及时了解国计民生的问题,巩固了民主政权,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对*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公示制度):A、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展,政策法规制定过程的民主化,使政策法规能最大限度体

15、现民意B、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我国民主建设进程。(3)民主决策的重要性A、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B、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C、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4)怎样进行民主决策:A、明确权限 B、政府要严格执行决策程序C、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知识点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A、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B、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C、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2)从公民的角度看:A、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化解一些社会矛盾。推动决策的实施。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