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33934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自整理-已考过)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知识常见症状和体征发热历年考点: 1、发热病因多由病毒引起。2、稽留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3、弛张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4、病程少于2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2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为慢性发热。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3637。但应注意:下午较上午略高;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体温略高;高热环境中,体温略升高;老年人体温略低。二、发生机制 (熟悉)(一)致热源性发热1、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

2、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分子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源。2、内源性致热源:由白细胞产生,如白介素(IL1、6)、肿瘤因子(TNF)和干扰素,(种干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通过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3、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二)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损伤、出血、炎症。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鱼鳞病)、心力衰竭。三、病因与分类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类,以前者多见。(掌握)1、感染性发热:细菌(最常见病原体)、病毒等感染。2、非感染性发热病因临床意义特点吸收热无菌性炎症坏死吸收、恶性肿瘤发热,引起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变态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衰(循环不好)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物理性(中暑)、化学性(重度安眠药中毒

4、)和机械性因素(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多为低热注解:原发性低热: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感染后低热: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发生。四、临床表现 (掌握)发热的分度:低热 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

5、温下降期。高热数周要注意伤寒。学习提示:热型与疾病的对应(何种类型见于何种疾病)为考试重点。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掌握)热型特点临床意义稽留热3940以上数天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脑弛张热也称败血症热型。39,24h内体温波动大于2,最低体温高于正常。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干酪样肺炎)、肝脓肿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无热期可持续1至数天,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波状热体温逐渐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布氏杆菌病、登革热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数日后

6、又规律性交替1次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周期热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液胸膜炎记忆:稽留1伤肺,2弛张,间歇心电图,双峰脊灰。稽留伤寒与肺炎,弛张风败结核肝,疟疾肾盂间歇热,何杰回归布病波。注: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肺结核、肝脓肿。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何杰金病多见回归热。波状热见于布病。六、伴随症状 (掌握)伴随症状临床意义寒战只有一次寒战是肺炎球菌肺炎;反复在发热前出现寒战是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等。结膜充血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单纯疱疹出现急性发热性疾病,见于大叶性肺炎、

7、流脑、间日疟、流感。明显肌肉痛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肝脾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血吸虫病皮下出血点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脑、败血症。关节痛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布鲁菌病等。皮疹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胸痛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学习提示:注意伴随症状出现的先后。七、临床类型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流行病学

8、史、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确诊。2、乙型脑炎:夏秋季发病,先有感冒症状,继之高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确诊。3、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发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出血表现,肾损害;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特征性IgM、IgG抗体检测。4、 细菌性痢疾:夏秋季发病,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检查粪常规、培养。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青少年,颈淋巴结肿大、咽喉炎、白细胞升高、单核细胞增多(5090)、有异常淋巴细胞,肝脾大;检查嗜异性凝集反应,EB病毒抗原抗

9、体。6、 败血症:有感染病灶(皮肤、口腔、肺、泌尿道),寒战,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出血点,肝脾稍大。7、 伤寒:夏秋季,体温呈梯形上升,表情淡漠,听力减退,相对缓脉,脾大,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血常规,血、尿、粪培养,肥达反应,肝功能。8、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女性,不规则发热,关节痛,皮肤损害,肾损害及其他器官损害。9、 粟粒型结核:有结核史,持续高热,咳嗽,胸痛,多器官损害。10、 淋巴瘤:无痛性、进行性、局限性或普遍性淋巴结肿大,出汗,肝脾大;做淋巴结活检。11、 感染性心内膜炎:器质性心脏病,出现栓塞症状(肝、脾、肾、皮肤),进行性贫血,脾大;多次血培养,心脏彩超。12、 :成

10、人Still病:病因不明以长期间歇热为主,多见儿童。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关节痛、咽痛为主表现,伴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无特异性。RA多为阴性。13、超高热:体温超过41,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的表现。见于重症脑病(脑炎、脑出血)、中暑(日射病)、严重感染、甲亢危象。14、甲亢:心悸、多汗、烦躁、手颤抖、失眠、易饿、大便次数多、消瘦、心动过速,有或无甲状腺肿大;检查T3、T4。15、 结核病:有结核病或结核接触史,盗汗,体重下降,不规则低热;寻找结核灶(X线胸片、钡剂灌肠、B超)、OT试验。16、 功能性低热:女性,上午体温较下午高,体力活动后体温不升,有自主神经功

11、能紊乱症状;体检和化验正常,夏季多见。学习提示:传染性皮疹16天出疹顺序: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咳嗽(延髓中枢)咳痰(是病态现象)咳嗽(cough)是一种突然的、暴发式的呼气运动,其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引起咳嗽的三种常见刺激类型为:物理性、炎症性和心因性。小于3周的为急性咳嗽,38周的为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为感冒后咳嗽(又称上气道综合征);病程超过8周,而胸片没有异常者常见原因为: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急性起病的咳嗽往往提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冬春季加重是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重要特征。一、常见病因(了解):呼吸道疾病:以呼吸道感染

12、最为常见;胸膜疾病,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衰(肺水肿);右心或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药物所致咳嗽(ACEI类、受体阻滞剂);心因性咳嗽(焦虑等)。二、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掌握)【痰的性质为常考点】1、咳嗽声音嘶哑见于声带炎症、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鸡鸣样、犬吠样咳嗽,连发性剧咳伴高调吸气回声,见于百日咳;金属音咳嗽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胸膜炎。亚急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2、浆液性血性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最常见于肺水肿(急性左心衰);咳嗽伴大量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

13、、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且排痰与体位有关;痰分层现象见于支气管扩张(四层)、肺脓肿(三层);日咳数百至数千毫升白色泡沫痰,提示细支气管肺泡癌;铁锈色痰主要提示肺炎球菌肺炎;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真菌(念珠菌)感染。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X线示多发蜂窝状阴影)。微黄奶酪见于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大量水样痰液,内含粉皮样物,提示肺棘球蚴病(包虫病)。3、咳嗽伴杵状指(趾)见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脓胸(常考)。带有臭味的脓性痰见于肺脓肿。痰有恶臭气味,提示厌氧菌感染。果酱样痰见于肺吸虫病(诊断学铁锈色血痰)。4、咳嗽

14、伴双肺有哮鸣音见于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局限性分布的吸气性哮鸣音见于气道狭窄,如支气管肺癌。5、咳嗽、咳痰经常发生于早晨起床时,见于慢支、慢性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嗽常发生于夜间,见于肺淤血、咳嗽变异型哮喘。咯血1、概念(掌握)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2、咯血和呕血的鉴别(胃镜是鉴别呕血与咯血的最可靠方法)与进食的关系最不重要。咯血:有呼吸系或心脏病史,咯血前,咽喉有不适感,胸闷,血随咳嗽而出,血色鲜红,带泡,夹杂物是痰,呈泡沫状,碱性。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黑便。呕血:有消化系统病史,呕血前常有恶心,血随呕吐而出,血色暗红、咖啡色,不含泡沫

15、,夹杂物是食物残渣、胃液、易凝成块状,酸性。有黑便,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3、咯血的病因(掌握)和发病机制: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结核。多为浸润型、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少出血。肺结核咯血的机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导致痰中带血或小血块;小血管壁破溃,则造成中等咯血;空洞壁里的小动脉瘤破裂,或继发的支扩引起的动静脉瘘破裂,可造成大咯血。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压力增高致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其次为肺动脉高压。4、临床表现(掌握)年龄青壮年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40以上的吸烟者(每天吸20支且有20年的吸烟史)多见于支气管肺癌。儿童慢性咳嗽伴少量咯血、低色素贫血多见于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咯血量 每日咯血量在lOOml为小量,l00500ml为中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