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31971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公务员并不轻松的五个理由时常见媒体报道公务员的消息或杂文之类,似乎中国的公务员是问题多多。可是,这里面有无知有偏见。 理由之一:不少人对中外公务员制度缺乏认知。什么是品位分类什么是职位分类,恐怕除了组织人事部门一些同志对此有些了解外,一般公众是陌生的。发达国家的公务员是政治中立、“两官分途”,公务员可以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政府谈判工资福利问题,他们的薪水一般可观。什么是政体什么是国体什么是单一制国家,由于在中学政治教材里有,大家一般都知道。而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分自治体、混合体、行政体三类,中国属于混合体,即地方政府既要接受上至国务院的各级上级政府领导,又要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

2、而美国是复合制国家,地方政府是自治体。由于公共管理知识普及的滞后,好多人将MPA(公共管理硕士)与MBA(工商管理硕士)混为一谈。在公共管理上目前崇洋的与妄自尊大的居多。事实上,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有些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它们本身没有“姓资”“姓社”之分。 理由之二:对中国公务员的生态不了解。普通公务员现在“凡进必考”,在就业“三碰头”(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高峰齐至)的今天,到那里就业都艰难。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待业,俗称“京漂族”“昆漂族”之类的就是,所以几十人上百人甚至更多的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是可以理解的,从中只能再次折射“就业是

3、民生之本”的深刻含义。充分就业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失业率为3左右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充分就业了,可我们的失业率有时比这个还低,真是匪夷所思。看来,数字“水份”全算在统计部门是不公允的。人家年薪20万元的白领报考公务员,有人就议论纷纷,纯属多余。首先,人家报考公务员是其行使劳动权的体现。其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就业选择,这叫偏好。第三,认为年薪20万元的白领放弃优厚的待遇报考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收入高更是无中生有。假使该白领考上公务员,一般他得从办事员干起,每月拿到手的不到两千元钱,请问待遇好在哪?他干到县处级恐怕也得熬十多年,这还要看他所在部门的级别、升迁难易程度等而定

4、。有人会说,他有灰色收入,请问一个在新单位唯唯诺诺如履薄冰的办事员级的公务员能有灰色收入?灰色收入是设租寻租的产物,是管人管事管物的不廉洁后果,是监督不力无力的必然结果。就业也有“围城效应”之说,即“围城”里的A希望到“围城”外的地方工作,而“围城”外的B希望尝试A的职业。当然,我个人理解该白领是发展欲强烈的人,属于管理学范畴上的“发展人”,他希望从事多种职业,练就一身过硬的工作能力。有人会说,让这样的白领考公务员是浪费,让其留在企业更能发挥其作用。事实上,如果限制该白领报考公务员就是就业歧视,就会引发行政诉讼问题,现在以人为本了,以前限制的一些传染病患者都能报考公务员了,更何况这样的白领?一

5、些人动辄便要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可是到了具体问题上就又自相矛盾,如本例中所说的他们欲叫政府通过行政性命令限制工商企业白领报考公务员。“人嘴两张皮,咋说都有理”,可决策者、公众等就要注意了,否则会上当。据组织人事部门的分析,中国吃“皇粮”的人才占全社会人才总量的比重较大,那是不是叫这些人去吃“市场饭”、到企业工作?吃“市场饭”也要有资源,有金钱资本,有技能,有公共关系,有创新等。 理由之三:有些岗位无人报考,是正常的。各地各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些公务员岗位无人报考。供求关系不止在商品经济领域存在,在就业领域也存在。与其大惊小怪,不如动员一下那些设岗单位多些思考,尽量用足用掉开考职位。因为开考某个职

6、位也是要履行一定的报批手续等,有个行政成本在里头。当然,由于各地各部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公职人员实际待遇差异等存在,会加剧人们报考的价值取向,厚此薄彼是有一定经济社会原因的。目前,中国清理规范津补贴,初衷之一旨在消除公职人员不合理的岗位、地区、行业等差异,但能否达到政策预期效果,能否调动公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改变现存的利益惯性和既得利益格局等,各方都在拭目以待!?利益是压力是动力更是挑战,用行政手段等可以“熨平”官僚体制机制外衣上的一些“皱褶”,但是要让衣服的主人心安理得绝非易事。再说,哪件外衣不会起“皱褶”?从管理美学的角度讲,这样的衣服说不定还适应人。

7、从“存在主义”角度而言,打破现有的格局是不确定的,看看有史以来的不少改革改良,要是萨特的话有人听了也许就会起死回生、转危为安。 理由之四: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据说发达国家公务员可以养家糊口,“高薪养廉”。但是,中国的一般公务员就无法做到了。现在物价上涨,前几年就说要加的工资到现在连一个子也未进腰包,至少身边的人这样。住房、就医、教育等折磨老百姓的“三座大山”,公务员们也绕不过去。房价越调越高,买房的支出越来越多,每加息一次就意味着房奴的开支又会增加了。在银行不良贷款差不多由大企业强人们制造的情况下,加息意味着银行的诚信顾客工薪族们又为银行的业绩作重大贡献了。“有什么不能有病”,如果遭遇疾病

8、折磨,普通公务员医疗开支的30左右要自己买单,假如是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后果就不堪设想。孩子读书,择校择班成风,“知识改变命运”强化了公务员对自己子女而且是独生子女的这种需求。择校择班不破费行吗?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家长含辛茹苦培养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投入了许多,结果可能还是培养出一个什么漂族。不知博士出身的周济部长对此作何感想?!公务员读书如果是组织培养型的,可以吃喝拉撒全报销,如果是自愿自为的,只能自己买单。如现在中国读公共管理硕士的在职公务员一般都是靠自己省吃俭用维持的。人才强国,大力提高干部素质等等也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时候,恐怕这也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

9、情的副产品吧。 理由之五:“人才逆淘汰”有市场。中国华为公司辞退近万名职工,时下乃一大热点。试想如果政府效仿华为,可能走的大多数是能干事有水平的,与华为的情况相反。格雷欣法则说“劣币驱逐良币”,在人力资源领域也有类似情况,那就是人才逆淘汰。何谓人才逆淘汰?那就是大材不如中材,中材不如小材,小材不如无材,人才不如非人才。学术界无法解释人才际遇问题,就炮制了情商、智商、心智模式之类忽悠人,并说人才一般往往缺乏情商,光有智商无济于事,只有“两商”并重,改变心智模式才能获得成功等等,不一而足。人才逆淘汰在公务员中客观存在。有些人考不上公务员,可以通过“调任”、“选任”等成为领导型公务员,主事者还冠冕堂

10、皇地说“此人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培养前途,必须提拔使用”。事实上,“领袖是天生的,管理者是可以培养的”。如果给考任的公务员一个合适的领导岗位,他应该会必须会比哪些登天有术的“调任者”们强,否则就是公务员“凡进必考”的逻辑悖论,既然考上的不如考不进来的,那么还开考公务员干啥,回到过去那种选人用人的老路上不就行了?笔者有个愚见,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为时甚长,而且还有贞观盛世之类令世人至今艳羡的阶段,原因之一就是开科取士,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抛开封建社会注重政治人才培养选拔、重农主义等时代局限性,你会发现那时的官吏的素质相对很高,加之又清廉,那不得了,清官政治至今让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原因就在此。当然,在同质化的管理活动中,人才的作用是难以一时半会儿就能发现、体现、作用出来。这也是人才逆淘汰有市场的一个诱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