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学会看病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31062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学会看病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学会看病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学会看病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学会看病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学会看病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学会看病一、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及对儿子的爱。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母亲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二、学情分析: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纵观整篇文章,没有过多孩子看病过程的描写,而是从母亲心理变化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看着过分依赖自己的孩子,母亲下定决心,让孩子独自看病,但看着病中的孩子,母亲的心立刻软了,这一部分对话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当孩子走出家门那一刻起,母亲便开始陷入无尽

2、的后悔和深深的自责之中,“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会看病,磨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三、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心理的变化和对儿子的爱。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看新闻,发表看法,说经历。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一则很有意思的报道,请你大声读一读,读完后谈谈你的看法。新闻: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 陪诊大军加大医院负荷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

3、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新闻导入,激发兴趣。师:是啊,父母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文中却有一位另类的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熟悉大意。 1、清扫字词障碍根据同学们的预习单,老师发现,这些词语是大家的拦路虎,谁先来挑战一下这些难读词。难读词:打

4、蔫儿 拖沓 艰涩 怔住(一生读,其余跟读)难懂词: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师:这两个词有()个小朋友不理解,谁理解?忐忑不安这个词很有意思。你看,心一会上,一会下,很不平静。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谁来简单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图指的是图画,骥指良马。那把他们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按照图画去找马。那文中指的又是什么呢?是的,现在常用这个词语指按照线索寻找事物。2、谁能借助课题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评价:你看,本文的课题是文章的一个提炼,借助课题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活动3【活

5、动】小组合作,共探心理 过渡:这篇文章虽然名为学会看病,但并没有花大量笔墨写看病的过程,而是重点写了母亲的心理活动,现在就请你结合找到的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和预习单,小组合作,完成心电图。1、小组合作,完成心电图合作小贴士:组员轮流汇报词语,用上句式:“我从处心理描写中感受到母亲的心情是”组长负责总结,归纳出统一答案。书记员记录在合作单上,要求字迹清晰,把字写大。副组长把完成的心电图粘贴到黑板上。(3)汇报交流(请一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补充)坚定心软后悔忐忑不安自责欣慰学生讨论、填写卡纸表格,教师巡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学生的卡纸全部展示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其作出选择。后悔:谁

6、还有补充?是的,书上不仅写出了母亲的后悔,还把这种心情写得非常具体。忐忑不安、担心:母亲忐忑不安是因为担心孩子,因为担心而感到忐忑不安,所以,这两个词语都是可以的。自责:谴责自己就是自责,用自责语言更简洁一些。欣慰:看到儿子平安回家,而且已经能够独自看病,母亲又有了勇气,她必定感到很欣慰,勇气回升并不是表示心情的词语,所以欣慰更加合适。修改预习单。2、朗读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母爱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心理描写的句子,现在就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读一读,读出母亲的心情。指名朗读。(评价:你重读了词,突出了母亲的,很不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母亲的心理活动?你从哪里读出了母亲的爱。3、总结:作者抓

7、住母亲的心理把这件事写得那么吸引人,小小的心理活动,包含的却是浓浓的母爱。这就是心理描写的妙处,以后大家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活动4【练习】补白心理,写法应用 还记得地震中的父与子吗?那篇课文以语言和动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你能学着学会看病的样子,以心理描写来表现父爱吗?请大家轻声读读上面的这段文字。课件出示:我疾步走到儿子教室的位置,开始挖起来。人们告诉我没有希望了,还有危险,让我赶快离开。我不顾他们的劝阻,不停地挖着。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直到第38小时,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我大声呼唤,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获救了。看到了儿子,我们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1.交流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父亲的心理活动。2.选择一处在学习单上补充父亲的心理活动。3.投影展示交流。(多交流几个,每一个学生都交流前面同学没讲过,或者跟前面同学不一样的心理活动)4.修改自己的心理活动。活动5【作业】拓展延伸,作品介绍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的文章就是以心理描写细腻著称,我们这一册语文书的选读课文剥豆也是她写的,大家课后可以去看看。也可以去看看她写的几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