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09630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能力。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教学经验表明:在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通常能迅速、准确和完整的感知事物,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且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到的信息多,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知识积累的丰富。而观察能力弱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感知迟缓,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观察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学

2、好化学的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以下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一、 激发兴趣,自觉观察初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主要原因是觉得化学变化的现象新奇,但是喜欢看并不等于会观察,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积极心理并加以引导。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注意激发观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观察能力和训练过程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比如:观察NaOH的物理性质时,将整个物理性质中涉及到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潮解现象制成FLASH动画,采用多媒体手段,使被观察的事物和现象鲜明清晰、突出、强化,激发观察兴趣,学生自觉地投入

3、到观察活动中来,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二、 操作正确,指导观察化学实验中的演示实验,以主观性、示范性、启发性、教育性为主要特征,它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课课堂教学程序,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地进行演示,并将演示、讲解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有效观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给试管加热,要先夹上试管夹。教师演示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学生不明白既然夹在离管口近的地方,为什么不能从上套入?因而只能硬记或根本不这样做。如果教师讲给学生,为了防止试管夹(特别是旧的)上的灰尘杂物从试管口落入管中而使

4、药品不纯,因此必须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的道理,学生就会按要求做了。又如做过滤实验,老师讲:一贴,二低,三靠。同理若不讲清原因,学生很难记住其内容,也不能熟练地应用于实验中。可见,演示实验中教师示范和重点讲解相结合,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三、 明确目标,系统观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自觉的认识活动。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则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认知。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化学实验都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例

5、如:在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教学中,经过提问和讨论,先制订观察计划表。然后要求学生合上书,边观察,边填写。实验完毕,阅读实验教材,验证观察结果,教师归纳,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碳、硫、铁、磷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激烈得多,学生悟出道理之际,正是实验教学达到目的之时。四、 透过现象,深刻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既可能有色、态的变化,又可能有气体生成,沉淀析出或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不同的现象,对人们感觉器官的刺激产生的效果不同,有的具有较为强烈而突出的影响,它在感觉中居于主导地位。有的则不然,现象常被遮盖,为学生所忽视,而这些往往是主要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重要现象。例如:在镁的燃烧实验中,常常只注意到

6、燃烧发出的强光,而往往忽略白色氧化镁的生成,这样也就无法从该实验中引申出化学变化的定义。又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为看到艳丽的蓝紫色光而愉悦,以至忽略具有该颜色的火焰的存在。此时就需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可以发出“请注意现象”的指令。因为提到现象,一般包括声、光、热、电、味、气、烟、色态、溶、融、分层、沉淀等,一经提醒,学生就会激发有意注意,进行观察。再通过与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比较,并与相关的物质燃烧实验相联系,就会得出“火焰是气体燃烧的特有现象”的结论。为此,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注意明显现象,又要仔细探究容易被忽略的现象;既要寻找易混现象的

7、异同点,又要辨明它们产生异同的原因。做到全面、深刻地观察。不仅如此,在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现象的深刻观察上。例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的时候,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等。而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对磷的燃烧实验则要求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新旧联系,让学生明确要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需要重点观察的现象,它不一定是实验过程中给人感官刺激最强烈的现象,有时恰恰相反。经过老师的长期地、耐心地、反复地指导,就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就能使学生抓住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既能

8、观察到明显现象,又能观察到那些不易发现或易忽略的现象。只有具备深刻的观察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五、 结合思维,认真观察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一种在理性知识参与下的知觉,是一种与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思维的知觉”。只有对所获取和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抽象思维活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样,积极的思维活动又能促进认真的观察。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老师先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CO2,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CO2,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

9、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演示完毕,教师提问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发生颜色变化呢?经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随机板书:CO2H2OH2CO3H2CO3H2OCO2讲解,学生至此真正明白石蕊试液由紫红紫的原因,得出是二氧化碳水溶液(H2CO3)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并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的结论。由此可知观察和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同样积极的思维活动又能促进认真地观察,例如:氢气的验纯实验,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了“纯净氢气点燃时安静地燃烧,不纯时,因混有氧气在遇明火时可发生爆炸”。为了证明,当老师进行实验时,同学们都仔细观察,注意操作过程的各个细节要求。在亲自进行实验时,避免忽略“

10、刚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如果立刻用它收集氢气,要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验纯时,酒精灯要远离氢气制取的仪器装置”等。这些都是说明观察必须和思维相结合,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始终,没有思维和思考的观察只能是“观看”。六、 上好分组实验,强化观察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因为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师生要共同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

11、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再次,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同学,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七、 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观察范围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如经常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家庭实验。在讲了铁生锈原因之后,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加以验证。在讲结晶水合物之前,指导学生用家庭中常用的纯碱做结晶和风化的实验,进行感性认识。讲了有

12、机物知识之后,指导学生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根据本地区主要以棉花为主的种植特点,上了一堂“探究土壤的酸碱性与棉花生长关系”的实践课。选好了时间,于是我们师生一起带上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馏水、PH试纸)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田野。首先,指挥学生分组采集土样,接着指导学生分别取2克土样放在烧杯里,加入1015m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然后,待溶液澄清后把PH试纸一端浸入上层溶液里,立即取出。把试纸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到土样的酸碱度。最后,根据棉花的长势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棉花适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的结论。通过这堂实践课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是很有益的。以上是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培养的几点做法和总结。只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观察力,才能使学生在仔细的观察中培养出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进而到自学能力,也就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