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30209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B》选择题与判断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单选题1、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有三个简朴要素是( )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B、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 )A、购买、销售、调运、储存 B、生产、分派、互换、消费、流通、生产、储存、发售 D、购买、运送、保管、售卖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目前( )、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 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善上 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4、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A、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C、

2、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关系不大D、未必可以增进生产力的发展5、下列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原料 B、辅助材料 C、劳动力 D、机器设备6、生产资料是( )A、劳动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B、劳动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D、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说( )A、它不也许被结识 B、它不也许被运用 、它不也许被发现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8、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分派关系 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 D、互换关系9、社会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

3、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10、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A、价值规律 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1、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一定社会的经济基本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1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 C、客观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A、具有相称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B、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14、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

4、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互相关系B、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互相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界的关系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15、决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是(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互相关系、产品的分派形式 D、生产力的发展16、与上层建筑相相应的经济基本是指( )A、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C、社会财力和物力的总和D、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17、在几种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C、按劳分派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生产资料所有制

5、是生产关系的基本。()2、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 )、经济规律产生于经济条件,人们变化经济条件也就变化了经济规律。( )4、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价值规律是在几种社会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第二章一、单选题、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2、在简朴价值形式“1只绵羊=把斧子”中( )A、斧子处在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绵羊处在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斧子处在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D、绵羊处在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3、试辨别下述论断哪个是对的的( )、但凡具有使用价值

6、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但凡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凡具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D、但凡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4、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朴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A、这两者之间是不能比较的B、这种区别不会导致价值量的区别C、简朴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复杂劳动D、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简朴劳动5、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导致( )、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升、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C、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D、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

7、本规律 C、产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本和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本性作用8、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的总称是( )A、商品流通 B、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互换、商品的价格是( )A、商品价值的实体 B、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 C、商品价值的基本 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当者10、商品生产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A、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环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波动11、不同商品之因此能按一定的量的

8、比例相互换,其因素是所有商品( )、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成果C、都凝结着人类一般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成果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货币形式与一般的价值形式相比,有着本质区别。( )2、商品和劳动产品均有价值。()、在简朴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也许性的货币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4、等价互换原则是一切市场经济都通行的原则。( )5、价格环绕价值上下波动是由于受价值规律的影响。(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7、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具有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8、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具有生产商品劳动

9、的自然属性。( )9、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0、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是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以货币流通为基本。( )11、具体劳动是发明使用价值的源泉。( )12、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基本。( )13、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 )14、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一般价值形式是扩大价值形式的简朴颠倒。( )16、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第三章一、单选题、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价值增殖与价值实现的矛盾 B、商品互换中买卖的矛盾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2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于它是( )A、工人所有劳动的报酬 、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C、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某资本主义公司可变资本是300万元,工人的工作日为9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为3小时,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A、600万元 B、15万元 C、900万元 D、30万元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 )、工人所有劳动的产物 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C、工人无报酬动的产物 D、工人有报酬动的产物5、资本家阶级在不延长工作日的状况下来提高剥削限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措施,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特殊剩余价值生产6、

11、促使资本家竞相改善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减少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7、价值增殖过程不同于价值形成过程的地方在于,在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不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只发明新价值B、物化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发明新价值C、抽象劳动发明的新价值相称于劳动力价值D、抽象劳动发明的新价值不小于劳动力价值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发明的价值是( )A、CV B、C+V m 、V+m D、C+ 9、从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找到价值增殖的本源是在( )A、阶段的货币上 B、WG阶段的商品上C、W阶段的货币上 D、阶段的劳动力商品上、资本主义

12、商品价值(C+Vm)中的是( )A、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工人必要劳动发明的价值C、工人活劳动发明的新价值 D、工人剩余劳动发明的价值11、资本主义工资之因此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体现为劳动的价值 、是劳动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值 、是工人必要劳动发明的价值12、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A、GG B、WW C、WG D、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 )A、GG B、W C、WW 、G1、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 )A、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而获得的 B、延长工作日而获得的、个别资本家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D、所有资本家同步改善技术而获得的1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目前它

13、的使用过程中( )A、可以转移自身的价值 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可以发明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可以发明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6、货币转化为资本,核心是由于它( )、是一般等价物 B、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购买了生产资料 D、购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力1、剩余价值是(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D、既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可在生产领域中产生18、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 )A、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B、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C、工人部分必要劳动时间与部分剩余劳动时间之和D、工人所有必要劳动时间与所有剩余劳动时间之和19、价值形成过程是(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特有的、一切商品生产过程所特有的C、一切剥削制度下生产过程所共有的 D、一切社会生产过程所共有的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可变资本的比率C、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所费资本的比率21、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限度 、预付资本的增殖限度、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限度 D、不变资本的增殖限度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有所增长,这表白( )A、资本主义剥削限度减轻B、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