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3009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词类活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词类活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词类活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 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籍吏民,封

2、府库。(登记)名词+代词(之),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游水)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扣舷而歌之。(唱歌)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所+名词 名次

3、活用为动词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购买)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动词用作名词 死人)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 以为或把当做)4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

4、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5、坐于前。(像狗一样)狼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 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伤仲永 谨食之,时而献焉。(到时候)捕蛇者说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6、 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在外边) 陈涉世家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 【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5名词的为动用法表示给(替、为)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名我”是“给我起名字”的意思。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序其诗”是“给自己的诗”作序” 的意思。动

7、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列论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死了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衡而斗

8、诸侯。(使斗)过秦论 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使之归)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

9、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阿房宫赋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感到热、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使其值昂、抬高)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以为小,认为小)数词的活用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 史记秦本纪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