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29883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一选(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编码填入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数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4,5 (B)7,6,6 (C)7,6,13 (D)175,176,1772.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0.00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是( )(A)3.510 米 (B)3.510 米 (C)3.510 米 (D)3.510 米3.如图,由 平移得到的三角形有几个( )(A)3 (B)5(C)7 (D)15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是( )(A)

2、(B) (C) (D)5.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6.从1、2、3、4四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求和,其结果最有可能是( )(A)3 (B)4 (C)5 (D)67.王老师的一块三角形教学用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他想再到玻璃店划一块,为了方便他只要带哪一块就可以了( )(A) (B) (C) (D) 8.方程组 的解是( )(A) (B) (C) (D)9.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

3、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嘛,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 )(A)5 (B)6 (C)7 (D)810.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某志愿小组有五名翻译,其中一名只会翻译阿拉伯语,三名只会翻译英语,还有一名两种语言都会翻译.若从中随机挑选两名组成一组,则该组能够翻译上述两种语言的概率是()A. B. C. D.二、填一填(请把正确答案填入相应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30分)11.当 = 时,分式 的值为零。12.分解因式:13.计算:1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15.暗箱里放入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10个球,其中

4、4个黑球,6个白球,搅拌均匀后任取一个球,取到是黑球的概率是 .16.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 ,光线经平面镜A反射到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则 的度数为17.若非零实数 满足 ,则18.五根木棒长分别为1、2、3、4、5分米,用其中三根围成三角形,可以围成 个不同三角形。19.如图, ,点 和点 是对应顶点, , ,则20. 观察下列各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有一个字母的等式表示出来 .三、解一解(共40分)21.(本题6分)如下图,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22.(本题12分)计算下列各式(1) (2

5、)(3)分解因式 (4) 先化简: ,并找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23.(本题6分) 解方程:24.甲、乙两同学玩托球赛跑游戏,商定:用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跑线l起跑,绕过P点跑回到起跑线(如图所示);途中乒乓球掉下时须捡起并回到掉球处继续赛跑,用时少者胜.结果:甲同学由于心急,掉了球,浪费了6秒钟,乙同学则顺利跑完.事后,甲同学说:我俩所用的全部时间的和为50秒,乙同学说:捡球过程不算在内时,甲的速度是我的1.2倍.根据图文信息,请问哪位同学获胜?25.(本题9分) 如图是由转盘和箭头组成的两个装置,装置A、B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装置A上的数字分别是2,6,8,装置B上的数字分

6、别是4,5,7,这两个装置除了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构造完全相同。现在你和另外一个人分别同时用力转动A、B两个转盘中的箭头,如果我们规定箭头停留在较大数字的一方获胜(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新转动一次,直到箭头停在某一个数字为止),那么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请借助列表法或树状图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10cm,点E在AB边上,BE=6cm.(1)如果点P在线段上以4cm/s的运动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一秒后,三角形BPE与三角形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

7、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2)若点Q以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正方形ABCD四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正方形ABCD的何处相遇?参考答案一、 选一选1. C 2. B 3.B 4. C 5. A 6. C 7.A 8. A 9. A 10. C提示: 5. 根据扑克牌上的图案; 6. 1+4=5, 2+3=5; 7. 选A,根据ASA;9.设驴子原来所驮的货物是 袋, 骡子所驮的货物是 袋,则列出方程组为10.二、 填一填11. 3 12. 13. 14. 相等;相等 15.16. 17. 2

8、18. 3 19. 5 20.提示: 15. P(黑)= ; 16. ; 17. ;18. 2、3、4; 3、4、5; 2、4、5三、 解一解21. 每画出一种得2分22. (1) 解:原式= 1分= 1分= 1分(2) 解:原式= 2分= 1分(3) 解:原式= 1分= 2分(4) 解:原式= 1分求值答案不唯一,可以取除了1以外的任何数 2分23. 解:去分母,得 1分去括号,得 1分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1分把左边分解因式,得 1分, 1分经检验 是增根舍去,所以原方程的根是 . 1分24. BM ( 线段中点的意义) ;(已知) ; (已知) ; BM(AAS)AC=BD (全等三角形

9、的对应边相等) (每空0.5分)25. 选择A装置4 (2,4)2 5 (2,5)7 (2,7)4 (6,4)开始 6 5 (6,5)7 (6,7)4 (8,4)8 5 (8,5)7 (8,7) 4分或BA 4 5 72 (2,4) (2,5) (2,7)6 (6,4) (6,5) (6,7)8 (8,4) (8,5) (8,7)P(A)= ,P(B)= 4分P(A)P(B),选择A装置 1分1、BP=CQ=4,PC=BE=6,C=90,BPECQP。2、设出发t秒时,两个三角形全等,BP=4t,CP=10-4t,BPECQP,PC=BE=6,PB=4,CQ=4,就是中的情况,不合题意,舍去。

10、“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

11、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12、,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BPECPQ,这时BP=CP=5,t=5/4,CQ=BE=6,65/4=24/5,即Q的速度为24/5cm/s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属于追及问题,P、Q相距10cm,Q的速度为2cm/s,P的速度为4cm/s,设t秒追上。2t+10=4t,t=5,Q点5秒走到点D,即第一次P追上Q在点D处。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