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28294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_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DOC 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生锈了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十分熟悉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来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制定防锈的种种措施。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制定“影响铁钉生锈因素”的实验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意在启发小组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学情分析】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2、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与人合作,认真探究的习惯。【教学重

3、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法学法】合作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资料、铁片、铁锈、简单电路、磁铁、榔头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物体生锈的图片)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铁生锈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铁制物品生锈的事实)3看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真多。铁生锈了,才有铁锈。铁锈是新物质吗?(学生猜测,并能说说理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铁生锈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铁制品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二、观察铁锈,和

4、铁形成对比认识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如果铁和铁锈是不同一种物质,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就说明这是一种物理变化。看来,要想弄清楚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还得先弄清楚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2师出示新铁钉和铁锈,提问:对它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颜色、手感、亮度、松软、导电性)3教师提供材料(自制电路检测器、榔头、磁铁、铁、铁锈等),要求学生观察铁锈,寻找证据,并做好记录。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4.交流汇报: (1)请一组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知识点) 师演示铁与铁锈的导电性、吸铁性。(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

5、引;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2)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找到了许多铁与铁锈的不同点,现在你能判断铁与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变成铁锈是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认识到铁与铁锈的区别,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对比观察,找出铁锈与铁不同的证据。】 三、指导探究,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过渡: 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用证据支持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的假设,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铁的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水、空气) 2如果我们研究“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学生设计实验 3交流。说说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课件

6、出示)要点: 两枚铁钉要一样新。 一枚铁钉完全隔绝空气(如放入菜油中),另一枚铁钉暴露在空气中。 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4小结。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平常的现象猜测,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钢铁生锈是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你们说

7、我们该这么做呢?(防止铁生锈)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从而引出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板书设计】铁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影响因素:空气、水铁生锈了说课稿铁生锈了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本课首先介绍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

8、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说学情本班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

9、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二、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10、。三、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四、教学过程(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2、揭题。(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出示比较记录表一)3、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3

11、、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三)探索铁生锈原因。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

1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填写1-4项)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指导记录方法。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课外延伸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多数容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作通盘考虑,重视课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四)总结延伸。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说板书: 化学变化铁铁锈因素:水、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