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27896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灾害地理学结课论文 学 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姓 名:王悦敏 学 号:1055020121论文题目: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内容摘要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正呈现逐年加剧加重的态势。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因此,依据北京市自然、经济条件,对其自然灾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沙尘暴、地震和寒潮。通过对其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北京市的自然灾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力争实

2、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关键词】北京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Title: The character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of BeijingAbstractNatural disasters on human society is of great harm,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aused by the losses are increased year by ye

3、ar increasing trend.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center city and the countrys political,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Therefore, based on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Beijing, for its natural disasters were studied. Study

4、 found that Beijings main natural disasters are drought, floods, dust storms, earthquakes, and cold.By the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impact of the analysis,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Beijing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

5、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virt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ociety,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key words】Beijing;natural condition;economic condition; natural disaster;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目 录1.研究区概况(1)1.1自然条件(1)1.2 经济条件(1)2.北京市自然灾害种类及其影响(2)2.1 干旱(2)2.2 洪涝(2)2.3 沙尘

6、暴(2)2.4 地震(3)2.5 寒潮(3)3.防灾减灾措施(4)3.1 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4)3.2 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4)3.3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5)参考文献(5)论文题目: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学生姓名:王悦敏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正呈现逐年加剧加重的态势。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因此,对其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本文研究了北京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其在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上能够加以改进,为该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理

7、论依据,同时也可为研究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的自然灾害状况提供案例。1.研究区概况1.1自然条件北京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北京地区处于亚洲大陆东岸,地处暖温带半温润地区,气候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温和,冬季寒冷干燥。北京地处西、北、东三面环山之中,因而经由西北吹来的冷空气,受高山阻挡,下沉时又受增温作用,故而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同纬度的地区要温暖,而夏季东南暖湿气流由于受海洋的调节作用,亦不太炎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优越气候条件,是北京地区倚山临海的特殊地

8、理环境所赐予的。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市土壤成因复杂,类型多样,随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变化,全市土壤呈现出明显的分异规律。山区的山地土壤,自高而低,依次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褐土。且该地适于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除此之外,北京市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其中地下水较为丰富,其降水分布与山脉位置有直接关系,迎风坡为降水集中

9、地区,而背风坡的降水量则明显减少。1.2 经济条件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初步核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作为首都,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是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功能区。进过十几年的发展,金融街已经

10、成为中国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街集中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中国最高等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几乎所有有关中国金融的重大决策都在这里酝酿、讨论和最终形成,是中国金融业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2013年北京已有48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首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47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日本东京退居第二。截至2014年2月,跨国公司在京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到714家。总部企业集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1、。2.北京市自然灾害种类及其影响2.1 干旱 北京干旱历来严重,13681949年发生较大的旱灾400次。60年代中期以来,经历着一个枯水期,80年代城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已降至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北京地区近25年来的自然降水较平均值累计减少了325亿立方米。农田受旱面积较50年代大面积增加。 干旱对人民生活和首都经济活动都有严重影响。首先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其次,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北京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第三,干旱促

12、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导致植被退化。北京有十年九旱的特点,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气候干旱加剧北京土地荒漠化进程。第四,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京气

13、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2.2 洪涝 新中国成立前580年间,北京市发生洪涝灾害380多次,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改道9次。清代平均4年发生一次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5年,北京处于丰水期,1949、1950、1952、1953、1956、1959、1963年都发生较大洪水。近20年来,在干旱威胁情况下,仍曾发生洪涝,如1969、1972、1976年。 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灾害。北京连年洪灾破换了该地的环境,并给该地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其经济的健康发展。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井水和

14、自来水水源污染,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洪涝因此成为生物滋生的媒介;洪涝通过对传染病疫源地的影响、.传播途径的影响,使传染病流行。2.3 沙尘暴北京是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高发区之

15、一。古代北京的空气质量比现在要纯净得多,但沙尘弥漫的现象却并非始自今日,在元代、明代、清代,北京的沙尘天气就已经很严重,这些在元史、明实录、晚清翁同龢日记中都有记载。近代以来,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更是司空见惯:2000年3月27日,沙尘暴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突如其来的狂风夹带着滚滚黄沙在数小时内把整个北京城全部笼罩,沙尘漫卷大街小巷;2000年4月6日12时许,整个北京城笼罩在风沙当中,强沙尘天气使一些地区的能见度不足100米,路上的车辆纷纷打开了车灯,雨刷也纷纷启动用于清除挡风玻璃上满布的沙尘,一些建筑工地停止了作业,首都国际机场的进出港航班被延误这已是当年开春以来的第五次沙尘暴侵袭北京;2002年3月15日下午,沙尘飞至北京,持续时间达49个小时,分布高度为3500米左右;2002年3月20日第二次袭击北京,时间持续长达51个小时,此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